台湾鹎

Styan's Bulbul Pycnonotus taivanus

台湾鹎(英文名:Styan's Bulbul,学名:Pycnonotus taivanus),是雀形目鹎科鹎属的鸟类。又名: 乌头翁,为台湾特有种,仅见于该岛的东部和南部。这中等体型的鹎科鸟类,以橄榄绿色的背部、白色的腹部、黑色的帽状头部和独特的面部图案著称。由于栖地破坏和与白头鹎杂交的影响,尽管在某些地区仍常见,已被列为易危物种。

外形特征:成年台湾鹎拥有结实的喙,黑色的头顶,眼周环绕着白色羽毛,下颌基部有一橙红色小点,这在识别中是关键特征。成鸟的背部呈暗灰褐色,带有橄榄色调,翅膀和尾巴为深棕色,边缘泛着亮黄色。下身淡黄白色,侧翼和大腿带浅灰褐色。虹膜深棕色,喙全黑,腿呈深棕色。雌雄外观相似,但幼鸟颜色较为暗淡,缺乏明显的头部图案。

鸣叫特征:台湾鹎发出一系列典型的鸣叫声,包括短促、欢快的曲调,以及连续的叽喳声,尤其是在群居时更为明显。

生活习性:栖息于次生林、农场和沿海低地的开发区域。在繁殖季节单独或成对出现,非繁殖季则形成大群。饮食以果实和花朵为主,偶尔捕食昆虫。全年居民,不迁徙。

生长繁殖:繁殖期从三月至七月,每年至少繁殖两次。雌鸟负责筑巢,巢为杯状,置于灌木或低树如山楂树中,距地面0.8到5米。每窝产3-4枚卵,平均3.3枚,由雌鸟孵化,孵化期11-12天。雄鸟协助喂养雏鸟,雏鸟在孵化后9-10天离巢。

区别辨识:台湾鹎白头鹎的主要区别在于下颌基部的橙色小点和枕部无白斑。两者杂交后代介于二者之间,具有混合特征。

保护现状:IUCN:VU(易危);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新增,保护级别:Ⅱ级(2021.02.05)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于台湾东部和南部,包括恒春半岛。在东北部的宜兰县已消失。

其他:台湾鹎的分布范围和种群状况需要密切监控,以防与白头鹎的竞争和杂交导致进一步的威胁。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台湾鹎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台湾鹎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