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斑星鸦(英文名:Kashmir Nutcracker,学名:Nucifraga multipunctata),是雀形目鸦科星鸦属的鸟类。特征为头部黑色带白点,全身羽毛黑灰底色上散布大量白色斑点,喙长而尖。广泛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西部,包括阿富汗东部、巴基斯坦北部与西部、克什米尔、印度西北部以及可能延伸至中国西藏自治区西南极端。该物种常见于人类居住区附近。
外形特征:大斑星鸦体长约32至35厘米,翼展约195至212毫米,体重介于155至177克之间,雌雄体型略有差异。头部冠羽和颈背呈黑色,体羽基色为黑灰褐色,全身密集白色条纹、斑点及条带,远观显得整体偏白。翅膀光泽黑,覆羽及次级飞羽末端有白色斑点;尾羽光泽黑,中央尾羽宽幅白色尖端,越向外侧白色部分越宽,最外侧尾羽三分之二以上为白色;腹部及尾下覆羽纯白色。喙形瘦长,锥状尖锐,黑色。
鸣叫特征:大斑星鸦的叫声研究不足,但与星鸦极为相似。常见的叫声是响亮而刺耳的‘kraa’声,通常重复快速发出六到七次,音质独特。此外还有柔和版的‘ker-r-rk ker-r-r-k’声,以及似猪仔尖叫般的乞食叫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针叶林及混合针叶和橡树林,偏好蓝松和莫琳达云杉为主的森林环境,海拔范围从1000米至4000米,主要活动于2000至3000米的高山地带。夏季会下降至较低海拔收集坚果储备过冬。饮食以针叶树种子为主,亦会采集胡桃和榛子。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一般认为是5月至7月,但实际产卵时间可能更早,2月至3月。在喜马偕尔邦3月第二周已观察到有活幼鸟的巢穴。阿富汗的繁殖季结束于4月底至5月初,意味着雏鸟孵化可能始于1月至2月。筑巢于高大密集的针叶树干近处,高度10至30米,巢由树枝构成,装饰苔藓,深杯状,内衬软根和松针,每窝产卵3至4枚。
区别辨识:与星鸦相比,大斑星鸦整体外观更显白色,对比明显的黑色头冠、翅膀和尾根部,尾羽底部有醒目的白色斑点,体型略大,喙形较细长,尾部较长。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西部,具体涵盖阿富汗东部(努里斯坦、东北帕提亚)、巴基斯坦北部与西部(沙迪曼堡北至苏莱曼山脉、奇特拉尔、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克什米尔(辛德山谷、基斯特瓦尔、巴德拉瓦尔)、印度西北部(至拉胡尔、喜马偕尔邦东部)以及可能相邻的中国西藏自治区西南极端。
其他:曾被认为是星鸦的一个亚种,近年来才独立为种。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大斑星鸦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大斑星鸦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