鹂鹃鵙

Eastern Wattled Cuckooshrike Lobotos oriolinus

鹂鹃鵙(英文名:Eastern Wattled Cuckooshrike,学名:Lobotos oriolinus),是雀形目鹃鵙科垂耳鹃鵙属的鸟类。又名东垂耳鹃鵙。拥有黄绿色的背部、翅膀和尾巴,黄色的腹部,深色头部和喙,以及眼下方的大橙色肉垂。分布于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刚果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加蓬和尼日利亚的亚热带或热带湿润低地森林。

外形特征:雄鸟具有亮蓝色黑色的头部、颈背、喉咙和上胸,橙色大肉垂;背部呈鲜黄色,逐渐变为黄绿色,翼羽黑色,边缘白色或黄色绿色;尾部黑色,中心绿色,角落黄色;下胸至尾下覆羽呈明亮的姜黄色;雌鸟较为暗淡,头部带有绿色,无姜黄色腹部,肉垂较小;幼鸟类似雌鸟,但前额带淡黄色,额头至前冠蓝绿色,耳羽蓝绿色,脸颊黑色,眼环模糊,下喉蓝绿色,上体和下体有淡淡的暗条纹。

鸣叫特征:通常保持沉默,偶尔发出"zit"或"tsik"的飞行叫声。

生活习性:在成熟树木的树冠层活动,常随昆虫食性鸟类混合群。以小毛虫(鳞翅目)、蚱蜢(直翅目)和其他昆虫为食,以类似鹟的方式捕食,从栖木飞出捕捉叶下的昆虫。

生长繁殖: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的繁殖记录显示产卵日期为12月至1月,4月至6月和8月。无其他信息。

区别辨识:与森林莺不同,鹂鹃鵙具有黑色(非红色)的喙和眼下方的肉垂。雌雄之间有细微差异,雌鸟更暗淡,与加纳鹃鵙雌鸟几乎无法区分。

保护现状:IUCN:DD(数据缺乏)。目前认为全球不处于威胁状态,但由于记录稀少,其确切状况不明。需要紧急澄清其数量、分布和威胁。

地理分布:分布于非洲的尼日利亚东南部、喀麦隆南部和中非共和国西南部至加蓬和刚果西北部,以及刚果民主共和国东部。主要栖息于低海拔的原始、次生和过渡森林,常见于河流附近。

其他:关于其罕见性的原因尚不清楚,但似乎不受栖息地丧失的直接影响,因为它偏好次生森林。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鹂鹃鵙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鹂鹃鵙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