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背钟鹊(英文名:Black-backed Butcherbird,学名:Cracticus mentalis),是雀形目燕鵙科钟鹊属的鸟类。别名: 也叫做黑背钟鹊,亦被称为白喉钟鹊以区别于黑喉的同类。其体型介于中等到大型,具有黑白相间的外观特征,最显著的是白色下巴。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约克角半岛及新几内亚南部与东南部。
外形特征:黑背钟鹊长约25厘米,头、背部及翼尖呈黑色,翅膀边缘带有白色,而腹部、喉咙和颈背为白色。尾巴大多为黑色,基部和臀部则呈灰色。喙长而带淡蓝灰色,尖端为黑色,具明显钩状。幼鸟的羽毛显得较为杂乱,颜色为棕色和白色混合,嘴色较暗。
鸣叫特征:其鸣声类似灰钟鹊,带有滚动的咯咯音符。
生活习性:栖息于开放森林和较为干燥的地带,常见于约克角半岛的开阔林地和新几内亚的灌木草原及稀树草原,海拔可达600米。以小型爬行动物和鸟类为食。
生长繁殖:巢建于树叉间,由干枝构成,内部铺垫细软材料如干草、树皮和叶子,形成杯状。每窝产2至4枚(通常为3枚)卵,卵壳底色为浅灰或棕绿色或红色,表面有褐色斑点,卵形为椭圆形,大小约为27x20毫米。
区别辨识:与灰钟鹊和银背钟鹊形成近缘物种组,主要通过头部、背部的黑色及白色下巴来区分。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在约克角半岛北至帕尔默河,以及新几内亚的跨弗莱地区和莫尔兹比港周边,分布海拔最高可达600米。
其他:曾被误认为与澳洲钟鹊同属,现已明确分类区别。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黑背钟鹊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黑背钟鹊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