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叉尾海燕(英文名:Monteiro's Storm Petrel,学名:Hydrobates monteiroi),是鹱形目海燕科暴风海燕属的鸟类。小型海燕科鸟类,主要分布在大西洋阿佐雷斯群岛的Praia和Baixo小岛附近。该鸟以夏季繁殖和其较深分叉的尾巴而著称。
外形特征:蒙氏叉尾海燕体型约19厘米,体重介于34.5至56.1克之间。羽毛呈暗褐色至黑褐色,上身略带灰色,下身较浅且偏棕色。显著特征为臀部和尾羽基部的白色横带,翼上的淡棕色斜杠,以及比斑腰叉尾海燕更深更长的分叉尾。虹膜深棕色,喙和腿黑色。幼鸟特征未详述。
鸣叫特征:在洞穴内发出喉音般的咕噜声,间歇性地穿插着短促尖锐的'wicka'声,这种声音被称为'呼吸音',比斑腰叉尾海燕的同类声音更短,音节更少。
生活习性:蒙氏叉尾海燕似乎全年都在阿佐雷斯群岛附近的海域觅食,与斑腰叉尾海燕的迁徙模式不同。它们在海面觅食,也会进行平均85厘米深的潜水以捕食。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为4月末至7月初,与斑腰叉尾海燕的秋季繁殖期相反。巢穴位于土中,接受人造巢箱。单枚白色的蛋,大小约为32mm x 24.2mm,重9.8克,孵化期大约一个月,育雏期约两个月。年生产力低,每对每年平均成功抚养0.16只雏鸟。
区别辨识:与斑腰叉尾海燕相比,蒙氏叉尾海燕体型较小,头和喙较小,翅膀比例较长,尾巴平均更长且分叉更深。8月,当两个物种同时出现在阿佐雷斯时,蒙氏叉尾海燕的羽毛显得更加褪色,翼尖边缘不规则(换羽开始),而斑腰叉尾海燕的羽毛则显得更新。
保护现状:IUCN:VU(易危)
地理分布:繁殖区集中在阿佐雷斯群岛的Praia和Baixo小岛,非繁殖期间的分布范围未知。主要在4月至8月期间在阿佐雷斯群岛活动。
其他:蒙氏叉尾海燕的生存面临长耳鸮的捕食威胁,以及岛屿上可能引入的鼠类。为了减少与大型鹱形目鸟类竞争巢穴,保护主义者在小岛上安装了特殊巢箱,有效提升了繁殖成功率。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蒙氏叉尾海燕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蒙氏叉尾海燕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