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马鸡(英文名:Brown Eared Pheasant,学名: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是鸡形目雉科马鸡属的鸟类。中国特有种,仅见于中国东北部的山林。以其独特的白耳羽和红脸闻名,分布于山西、河北等地的山林中。
外形特征:褐马鸡体型厚实,全长96-100厘米,雄鸟体重1650-2475克,雌鸟1450-2025克,尾长约51.8-58.2厘米。头部黑色,脸部裸露部分红色,具有一对上扬的白色耳羽,如同小胡子。全身灰棕色,臀部霜灰色,尾羽白色,末端暗色。雄鸟有单个短距,雌鸟略小且无距。幼鸟呈深灰褐色斑驳,尾较短,成年后毛色变化明显。
鸣叫特征:在繁殖季节,雄鸟发出类似''的叫声,初始音量柔和,迅速增大,持续时间可达一分钟,有时突然结束。
生活习性:褐马鸡栖息于海拔1100至2600米的山地落叶和针叶混交林,偏好有密集灌木的生境。日行性,喜沙浴,善于奔跑,警惕性高。食物包括植物根茎、果实和小型动物。群体活动,冬季形成小群,非繁殖季节可能集结成较大群体。
生长繁殖:繁殖期通常为春季,雄鸟通过战斗争夺配偶,叫声宏亮。巢建于地面隐蔽处,雌鸟独自行孵化,孵化期约26-27天。一窝产卵数4-14枚,颜色淡石绿色,幼鸟出生后由雌鸟独自抚育。
区别辨识:褐马鸡是唯一分布在北方的耳状雉鸡,具有独特的白色耳羽和红脸,与其它马鸡属物种没有地理重叠,易于识别。
保护现状:IUCN:VU(易危), CITES I。总成熟个体数估计为3300-11000只,大部分位于保护区内,如山西、河北的山区。面临旅游、森林破坏、偷猎威胁,遗传多样性低。
地理分布:繁殖区域为中国东北部的山西吕梁山、芦芽山、黄龙山、河北小五台,以及陕西黄龙山自然保护区。在北京东灵山也有分布。
其他:中国鸟类学会将其作为会标,山西省定为省鸟。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褐马鸡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褐马鸡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