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鸡(英文名:Chukar Partridge,学名:Alectoris chukar),是鸡形目雉科石鸡属的鸟类。中型雉类,体长34-38厘米,体重538-765克。其最显著的外部特征是嘴、脚呈珊瑚红色,虹膜为栗褐色,头侧环绕着完整的黑色环带,与白色的喉部形成鲜明对比。原生于亚洲,包括中国、印度等地,现已广泛引入北美、新西兰和夏威夷等地。
外形特征:石鸡具有中等体型,总长度约34-38厘米,重量在550-675克之间。雌雄相似,但雌鸟略小,头部图案稍显暗淡,无雄鸟的跗跖结节。通体灰褐色至橄榄色,腹部呈暖橙色。面部有醒目的黑色条纹,穿过前额、眼睛,延伸至颈部,形成独特的围脖。喙鲜红色(幼鸟较淡),腿部玫瑰红色,两侧有明显的黑色和栗色横纹,尾部外侧羽毛为栗色。幼鸟比雌鸟更小,初期头部和侧面的图案不明显,但很快就能看到黑色围脖和侧面的横纹,约4个月时接近成鸟形态,但保留最外侧的初级飞羽直至第二年。
鸣叫特征:石鸡的鸣叫声为一系列粗糙沙哑的音符:“ chuKAR,chuKAR,chuKAR”,重音在第二个音节,声音像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生活习性:石鸡偏好于西部美国大盆地的陡峭岩石地形,那里混合了灌木、草本和多年生植物。它们在农业边缘的岩石峡谷或山区生存,但在没有农业的西方过度放牧的开阔草原上繁盛。主要食物是草本植物的叶子和种子,尤其是入侵的野燕麦。石鸡是留鸟,白天活动,喜集群,常在山坡附近的农田觅食,遇险时快速奔跑或飞翔,清晨和黄昏时雄鸟会站在高处鸣叫。
生长繁殖:繁殖期从4月末持续至6月中旬。4月中下旬开始发情,雄鸟清晨鸣叫,偶有争偶斗争。巢建在石堆、山坡灌丛或草丛中,极其简陋,仅以地面凹坑为基础,内垫枯草。每窝产卵7-17枚,偶有多至20枚,卵呈棕白色或皮黄色,带有暗红色斑点。孵化期约23-25天,雏鸟早熟,孵出后不久即可随亲鸟活动。
区别辨识:石鸡与欧石鸡非常相似,主要区别在于头部黑色图案的范围(欧石鸡的额部和眼周黑色,石鸡的相应部位为白色),胸部黑色围脖形状(石鸡的呈V字形,欧石鸡的更圆润),以及侧面羽毛上的黑色条纹(石鸡的条纹较少,间距更大)。石鸡的上体颜色一般更偏棕色,少有蓝灰色。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石鸡的原生分布区域包括亚洲南部,如中国、印度等国,以及中东部分地区。已成功引入并广泛分布在北美的西部地区、新西兰和夏威夷,此外,在加拿大、智利、阿根廷等地也建立了野生种群。
其他:石鸡在北美被广泛引入,成为狩猎爱好者的目标物种,尤其在内华达州和俄勒冈州,它是捕猎量最大的山地鸡形目鸟类。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石鸡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