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斑鹑(英文名:Scaled Quail,学名:Callipepla squamata),是鸡形目齿鹑科翎鹑属的鸟类。在墨西哥和美国西南部沙漠草地常见。以独特的白色顶冠和鳞状羽饰而知名,全身呈蓝灰色,主要分布于美国西南部至墨西哥中部。是齿鹑科翎鹑属中的早期分支,大约在新世时期分化。
外形特征:鳞斑鹑体型圆胖,全长约30厘米,翅膀短而圆,有10根初级飞羽。性别差异不大,雄鸟和雌鸟外观相似,虽然繁殖季节雄鸟的头部和颈部颜色略偏蓝色。幼鸟缺乏成鸟明显的鳞片状外观,但在出生后约两个月开始换羽,直至第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它们的羽毛仍带有斑驳的痕迹,整体显得更暗淡和棕色。
鸣叫特征:鳞斑鹑会发出嘶哑的叫声,这在它们的栖息地中是标志性的声音。
生活习性:这种鹌鹑喜欢群居,形成大型冬季群落,通常选择奔跑而非飞行来逃避天敌。它们在沙漠生境中的草地上或仙人掌和刺槐树下小群活动,以昆虫、种子和浆果为食。其饮食包括多种草本植物、灌木和野草的种子,夏季会增加绿色植物和昆虫的比例。
生长繁殖:繁殖期一般在春季,雌鸟会在草丛中筑巢,每次产下9至16枚斑点蛋。孵化由雌鸟承担,孵化期约为21到23天。双窝繁殖(在一个季节内连续产两窝蛋)很常见。雏鸟出生后很快就能跟随父母觅食,大约在11到15周后达到成年体型。
区别辨识:鳞斑鹑最显著的特点是其独特的白顶冠和鳞片状羽饰,与甘贝尔鹌鹑不同,鳞斑鹑的脸上没有黑色条纹。此外,四个亚种在羽毛色彩上有细微差别,北方两个亚种(hargravei和pallida)比墨西哥亚种(squamata)颜色更浅。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鳞斑鹑分布于美国西南部,包括亚利桑那州南部、新墨西哥州北部、科罗拉多州东部和堪萨斯州西南部,向南穿过俄克拉荷马州西部和德克萨斯州西部及中部,进入墨西哥东北部至瓜纳华托、哈利斯科和塔毛利帕斯西部。在古巴、牙买加、海地、多米尼加共和国、波多黎各和夏威夷等地有人工引入,但在中央华盛顿和内华达东部已成功建立种群。
其他:鳞斑鹑的种群数量在美国呈下降趋势,可能受到过度放牧的影响,这严重减少了它们的觅食、筑巢和栖息地覆盖。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鳞斑鹑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鳞斑鹑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