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穴䳍

Brazilian Tinamou Crypturellus strigulosus

巴西穴䳍(英文名:Brazilian Tinamou,学名:Crypturellus strigulosus),是䳍形目䳍科穴䳍属的鸟类。中体型地栖鸟类,体长27–29厘米,体重雄性332–464克、雌性388–500克。通体以冷灰褐色为主,头部偏红,翼具黑色横斑,雌鸟斑纹更显著。分布于南美亚马逊雨林南部,自巴西南部亚马逊河以南向东延伸至马拉尼昂州,并延伸至秘鲁东部和玻利维亚西北部,另在巴西东北部的伯南布哥和阿拉戈斯州有一孤立种群。

外形特征:成鸟头顶至后颈黑灰色,后枕转为栗色,颈羽松散延长;上体淡红褐至橄榄褐色,具细蠕纹,腰及尾上覆羽有隐约黑横斑;翼覆羽及内侧飞羽橄榄色,具少量黑与皮黄点斑,初级飞羽较暗;颈侧栗色,喉白至锈色,胸灰至灰褐色,腹中央白或浅黄白,大腿、胁及尾下覆羽褐或赭色并具黑褐横斑。虹膜褐色,上喙暗灰、下喙灰,脚灰绿至黄橄榄色。雌鸟背与翼更灰,上背具黑色波状细横斑,斑纹在尾上覆羽变宽并与窄赭黄横斑相间,翼覆羽及内侧飞羽黑斑点与短横斑更显著,并杂皮黄与白色点斑。幼鸟尚无描述。

鸣叫特征:鸣声为极长而柔和的哨音,持续6–8秒,末端略颤,间隔数分钟重复一次;声似蝉鸣,炎热白昼亦可听见。

生活习性:栖息于低地常绿湿润热带森林(秘鲁称“terra firme”森林),海拔可达约500米。推测为留鸟,不迁徙。在密林枯叶层中单独或成对觅食,食物以种子为主,兼食浆果、节肢动物及蜗牛(腹足纲)。

生长繁殖:繁殖期在巴西为仲冬至晚春。巢为地面浅坑,覆以少量落叶,隐蔽良好。每窝4枚卵,卵色淡紫带粉晕;人工饲养下孵化期13.5天,雏鸟约2–3周独立。

区别辨识:本种与同属其他穴䳍相比,体色更偏冷灰褐,头部栗红明显,翼黑横斑稀疏且雌鸟更浓;鸣声极长而平坦的哨音亦具鉴别特征。与分布重叠的 Crypturellus 种类相比,巴西穴䳍后颈栗色范围更大,喉部色浅,腹中央白色区显著。

保护现状:IUCN: LC(无危)。主要威胁为亚马逊雨林及巴西东北大西洋沿岸森林的砍伐破坏。

地理分布:繁殖区:巴西亚马逊河以南地区,自阿克里、亚马孙南至马拉尼昂州;秘鲁东部(洛雷托、乌卡亚利、马德雷德迪奥斯);玻利维亚北部(贝尼省北部及圣克鲁斯西北部)。非繁殖区:无迁徙记录,全年留居。另在巴西东北部伯南布哥州及阿拉戈斯州有孤立种群。

其他:系统分类上曾提出东南秘鲁坦博帕塔地区的“tambopatae”亚种,但仅据一雌鸟标本,有效性存疑,目前全种视为单型种。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巴西穴䳍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巴西穴䳍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