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斑穴䳍(英文名:Undulated Tinamou,学名:Crypturellus undulatus),是䳍形目䳍科穴䳍属的鸟类。中等体型,广泛分布于南美洲东部和北部的森林地带。其显著特征是深灰色的身体和白色的喉咙,背部和腹部有波动状条纹,这些条纹在不同亚种间强度各异。在热带湿润森林和干燥森林中都能找到,偏好河流附近的区域。
外形特征:波斑穴䳍长约28至32厘米,雄鸟体重462至569克,雌鸟约621克。喙较长,顶端略弯。头部颜色从烟灰到赤褐色不等,颈背和上身密集地覆盖着黑色和棕色的波浪状条纹,下部较浅,胸部通常更平淡,呈淡黄色或沙色,下腹和大腿部位呈淡黄色,饰以黑色条纹或人字形花纹。虹膜深红棕色,喙黑色,基部灰色,腿灰色至黄橄榄色。性别在羽毛上相似,雌鸟平均稍大。幼鸟胸部、两侧和上翼覆羽上有黑色斑点。不同亚种在颜色和条纹密度上有所不同。
鸣叫特征:波斑穴䳍以其声音容易识别,发出悠长的、忧郁的三音符‘whoo, who-whooo’,有时尾音上扬,这种鸣声在清晨和傍晚时分持续时间较长,是亚马逊地区特有的声音。
生活习性:波斑穴䳍生活在热带区域,栖息于各种森林环境中,包括干燥灌木丛、cerrado、稀树草原、岛屿森林、森林边缘、chaco森林、várzea、开放的干燥森林、湿润画廊森林、河岛森林,以及年轻次生林和洪水区附近。它们在洪泛平原、várzea和画廊森林中普遍常见,会避开河流岛屿在洪水期间,如在Japurá河年度洪水期间观察到它们跨越河流从várzea到terra firme。它们主要以小果实、种子和昆虫为食,尤其是半翅目昆虫、蜻蜓目昆虫和鞘翅目昆虫的成虫和幼虫。
生长繁殖:繁殖期为2月至5月,在哥伦比亚。产卵数为4至5枚,蛋壳颜色为淡粉色、葡萄酒粉或淡灰白色,孵化期约为17天(圈养条件下)。
区别辨识:与其他穴䳍属鸟类相比,波斑穴䳍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背部和颈部的波浪状条纹,以及白色的喉咙。不同亚种在颜色和条纹模式上有所差异,如C. u. undulatus相对较丰富棕色且条纹明显,而C. u. yapura则更暗、更灰,仅具有微弱的条纹。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波斑穴䳍主要分布在亚马逊盆地的热带雨林和中南部的干燥森林,包括巴西、秘鲁、哥伦比亚等地。在巴西的Cerrado地区,由于栖息地退化和过度猎杀,其数量正在下降。
其他:波斑穴䳍的巢是一个地面凹陷处,雌鸟在此产下光亮的酒红色、粉色或淡灰色的蛋。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波斑穴䳍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波斑穴䳍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