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纹角鸮(英文名:Pallid Scops Owl,学名:Otus brucei),是鸮形目鸱鸮科角鸮属的鸟类。分布于中东至西亚及中亚地区。其特征为背部有明显的条纹,外观与欧洲角鸮相似但更为淡色,且图案更简单。繁殖季节活动于欧亚西南部和中部,非繁殖季节可见于印度西北部。
外形特征:纵纹角鸮体长18至21厘米,翼展54至64厘米,体重100至110克。羽毛呈浅灰褐色,带有黄色调,背部和胸部有细黑条纹,面盘淡黄白色,耳羽簇短而明显。腹部条纹更深,尤其是在胸中部。眼睛淡黄色,喙灰色,趾爪黑色。幼鸟颜色更浅,条纹更细,耳羽簇较短。
鸣叫特征:雄鸟的领地叫声为一系列低沉、空洞的‘呼’声,类似欧鸽的叫声,频率为5至8个音符每5秒。此外,还有短促的吠叫。
生活习性:栖息于半开放的林地、灌木丛、耕作区、棕榈树丛、果园、河岸林地以及城市公园和大花园,偏好较为干旱的环境。日间隐藏于树丛中,黄昏和夜晚活动,以昆虫、蜥蜴、蜘蛛和小型哺乳动物为食,偶尔在白天狩猎,也能捕捉空中飞行的猎物。
生长繁殖:繁殖期在4至6月,最北至乌兹别克斯坦可能延至6月。在树洞中筑巢,如杨树、柳树或桑树的老啄木鸟洞,或在土壁、墙、悬崖或建筑物的洞穴中,也使用欧亚喜鹊的旧巢。每次产卵4至6枚,孵化期约为27天,幼鸟30天后离巢。
区别辨识:与欧洲角鸮相比,纵纹角鸮色泽更淡,上体图案更单一,缺乏红褐色调,下体无横条纹。亚种间主要差异在于羽毛色彩,但存在重叠。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等级:附录Ⅱ,生效年代:1997年,国家重点保护等级:二级,生效年代:1989年。
地理分布:繁殖区位于欧亚西南部和中部,包括伊朗、巴基斯坦等地。非繁殖季节分布于印度西北部,冬季迁徙至以色列南部和印度。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新疆、西藏等西部地区。
其他:纵纹角鸮在一些地区可能是夏季访客或部分迁徙,如土耳其和伊拉克。在乌兹别克斯坦,已知会使用欧亚喜鹊巢。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纵纹角鸮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纵纹角鸮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