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嘴鹃(英文名:Blue Malkoha,学名:Ceuthmochares aereus),是鹃形目杜鹃科黄嘴鹃属的鸟类。属于杜鹃科。其特征为暗蓝色与灰色相间的体羽和鲜黄色的喙。分布于非洲热带雨林,尤其偏爱茂密的森林环境,包括森林边缘和灌木丛。黄嘴鹃与哨声黄嘴鹃曾被认为是同一物种,直至2016年才被区分为两个独立的物种。
外形特征:成年黄嘴鹃身长约33厘米,体重介于52至80克之间。体态修长,尾部细长且呈渐变状,尾羽末端无白色斑点。头顶和颈背为深灰色,逐渐过渡到上体的绿色或蓝紫色光泽,下体灰白,腹部颜色渐深。眼周裸皮黄色,虹膜红或棕色,喙黄色,基部近黑色,脚和腿黑色。幼鸟与成鸟相似,但尾羽较窄,喙起初为暗灰色,后变为淡黄色,虹膜棕色。
鸣叫特征:鸣叫声以一系列犹豫的高音“kik”开始,随后是一连串加速的颤音,有时会发出长而起伏的哨声。叫声富有特色,有助于辨识。
生活习性:栖息于森林、次生常绿森林的树冠层、河岸森林和森林边缘,活动高度通常在8至30米间,偏好高大密集的灌木丛和藤蔓缠绕的环境。食性广泛,包括昆虫、树蛙、蛞蝓、果实、种子和叶片。常单独或成小群活动,有时会跟随混合鸟群或松鼠,利用它们驱赶昆虫。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因地区而异,筑巢材料为杂乱的枝条,通常离地面2至5米。每窝产卵1至4枚,多为两枚,蛋壳颜色为白色至奶油色,带有污渍,有时呈粉笔状。幼鸟的颜色比成鸟更深,头部和颈部橄榄绿色,翅膀和尾巴为深蓝绿色。父母双方共同育雏,孵化和离巢时间未知。
区别辨识:黄嘴鹃的暗色羽毛和黄色喙是其显著特征。与绿马尔科哈的区别在于分布范围不重叠,且羽毛颜色有所不同。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非洲西部和中部,从塞内加尔至刚果盆地,向南延伸至赞比亚。在乌干达,海拔可达2300米;在赞比亚接近1300米;在喀麦隆可达1600米。
其他:尽管行为隐秘,黄嘴鹃在某些地区的保护区内被认为较为常见。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黄嘴鹃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黄嘴鹃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