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尾鸥(英文名:Swallow-tailed Gull,学名:Creagrus furcatus),是鸻形目鸥科燕尾鸥属的夜间活动的鸥类。其独特之处在于拥有深灰色头部、红润的眼环、粉红的腿脚以及带有白色尖端的喙。燕尾鸥主要分布于加拉帕戈斯群岛及附近的马尔佩洛岛,偏好温暖水域。
外形特征:成年燕尾鸥在繁殖季节头部呈珍珠灰色,非繁殖季节头部变为白色,眼周有黑色眼线。喙大多黑色,尖端苍白,眼虹膜深棕色,眼环鲜红。背部、翅膀为灰色,臀部和尾巴白色,腹部纯白。飞行时可见翼间有三角形白色斑块。幼鸟与非繁殖期成鸟相似,但上身颜色更深,呈鳞状图案,喙全黑。
鸣叫特征:发出一系列叫声,最常见的是咔嗒声与刺耳的‘pee’声,被认为用于回声定位。
生活习性:燕尾鸥主要栖息于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悬崖峭壁,尤其偏爱东部岛屿的温暖水域。它们高度海洋性,大部分时间在远离陆地的海域飞翔和觅食。夜间活动,以鱿鱼和小鱼为食,白天也会活动。
生长繁殖:全年繁殖,但各岛之间不同步。繁殖周期约6个月,单卵孵化,蛋色浅绿或蓝白,有大块褐色斑点。孵化期33-35天,双亲轮流孵卵。雏鸟在出生后头48小时被持续照顾,之后几周内仍靠近巢穴。飞行期58-65天,但依赖父母至90-140天。
区别辨识:燕尾鸥与其他海鸥显著不同,拥有深分叉的尾巴和红色眼环。在夜间活动,这在海鸥中独一无二。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于加拉帕戈斯群岛及哥伦比亚西海岸的马尔佩洛岛。非繁殖季节分散至厄瓜多尔至秘鲁中部的海域,偶尔至智利中部。
其他:燕尾鸥的夜间活动与其大眼睛和特殊的视觉机制有关,使其成为世界上唯一的全夜行性海鸥。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燕尾鸥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燕尾鸥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