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岛鸭(英文名:Laysan Duck,学名:Anas laysanensis),是雁形目鸭科鸭属的鸟类。又名: 雷仙岛鸭、莱岛鸭、莱山鸭或来散岛鸭,体型较小的钻水鸭,特有于夏威夷群岛。历史上仅限于遥远的莱仙岛,拥有极狭窄的分布范围。这种鸭子的特征是眼周明显的白色环纹,体羽深棕色,雌雄外观相似。莱岛鸭能飞行,但在岛屿内的移动距离有限,其生存依赖于沙地和盐湖的小型无脊椎动物。
外形特征:莱岛鸭体长约茶鸭大小,全身深棕色,最显著的特征是眼周的白色环纹。头部和颈部常见白化羽毛,尤其是在雌鸟和老年个体中更为明显。喙短且扁平,雄鸟的喙为黄绿色带有黑色斑点,有时形成鞍状标记;雌鸟的喙为暗橙色,同样带有黑色斑点。雄鸟偶尔展现出头颈部位淡绿色的光泽,尾部中央的羽毛略向上翘。翅膀上有一片绿至紫绿色的镜羽。腿和脚为淡橙色,雄鸟的颜色更加鲜亮。随着年龄的增长,头部和颈部的羽毛可能会逐渐变白。每年经历一次完整的换羽过程,期间失去飞行能力直至新羽毛长出。
鸣叫特征:莱岛鸭发出各种鼻音和刺耳的呱呱声。
生活习性:莱岛鸭栖息于沙地和小型咸水池塘湖泊,主要以盐湖中的盐蝇为食。虽然能飞行,但通常仅在岛屿内部短距离移动。它们倾向于步行或奔跑,特别是在追逐主要猎物——盐蝇时。
生长繁殖:莱岛鸭的繁殖季节始于秋季,雌鸟于春季开始筑巢。巢穴隐藏在浓密植被下,由死草和绒羽构成。产卵期通常在4月至8月,莱仙岛的莱岛鸭平均产卵数约为4枚,而在中途岛的群体产卵数更多,可能由于食物资源更丰富。雏鸭出生两天后即可自行觅食,但仍需雌鸭保护、保温和引导觅食长达40至60天。
区别辨识:莱岛鸭与小型的雌性绿头鸭相似,但可通过其突出的白色眼环、较暗的体色和缺乏头部金属光泽加以区分。
保护现状:IUCN:CR(极危)。1967年被列为联邦保护的濒危物种。由于栖息地限制、遗传多样性下降和自然灾害,其数量波动剧烈,一度降至仅存100只左右。通过保护措施,种群有所恢复,但依然脆弱。
地理分布:莱岛鸭目前仅存在于太平洋夏威夷群岛的莱仙岛,以及后来人为引入的中途岛和库雷环礁。
其他:莱岛鸭的种群恢复计划强调建立多个生存群落,以降低灭绝风险。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莱岛鸭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莱岛鸭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