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籽鹬

Least Seedsnipe Thinocorus rumicivorus

小籽鹬(英文名:Least Seedsnipe,学名:Thinocorus rumicivorus),是鸻形目籽鹬科籽鹬属的鸟类。体型较小、结构紧凑的鸟类,常被比作鹌鹑。分布于南美,包括阿根廷、玻利维亚、智利和秘鲁等地。在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亚草原、安第斯山脉的沙石平原、沿海沙丘及沙漠等干旱地带生活,有时以成对或小群体出现,非繁殖季节时可能形成较大的群落。

外形特征:小籽鹬的体长在16-19厘米之间,体重约48-60克。其上体色彩隐蔽,斑点和细纹比同科的灰胸籽鹬更明显,但飞行中的翼型相似,尾部楔形更显著。雄鸟脸部、颈部和胸部呈均匀灰色,有黑色边界,与白色喉部和下体相连,中央有一条黑线贯穿。雌鸟头部、颈部和胸部的灰色被淡色取代,有模糊的暗色标记;幼鸟类似雌鸟,但缺乏明显的暗色喉部边界。不同亚种在大小和整体色彩上有差异。

鸣叫特征:被惊飞的小籽鹬会发出低沉的“juk”声,可能重复两次。领地内的雄鸟会在低矮的土丘、灌木或围栏上,或在飞行中发出一系列节奏重复、喉咙音浓重的‘kuk’、‘toop’或‘kwoo’音节,通常在黎明前或偶尔在白天展示时发出,声音空洞,通常以三连音呈现。

生活习性:小籽鹬主要栖息于半沙漠地带,草丛稀疏,低矮草本或肉质植物较多的环境。它们适应了干燥的条件,可以在从沙滩到开阔草原,甚至北智利的一些沙漠地带生存。迁徙行为显示,大多数巴塔哥尼亚的个体在冬季迁徙,可能离开南部范围,向北最远可达阿根廷的门多萨和南美东部的乌拉圭。

生长繁殖:小籽鹬的繁殖期在8月至2月,可能有多次连续繁殖。它们在沙土地上挖掘巢穴,有时用动物粪便铺垫。一窝通常有四个带有红褐色斑点的灰色蛋,尺寸约为29.9-35毫米×21.6-24.1毫米。孵化期大约26天,雏鸟覆盖着淡紫色至肉桂灰色的绒毛,有黑色条带和斑点,背部有两条由密集的白色绒毛尖端形成的带子,大约7周后离巢。

区别辨识:灰胸籽鹬相比,小籽鹬体型较小,偏好岩石较少的安第斯山脉生境,雄性小籽鹬胸部有独特的黑色Y形图案,而灰胸籽鹬的胸部是单一的灰色。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小籽鹬广泛分布在南美洲,从厄瓜多尔西南部的低地沿海至智利北部,秘鲁南部山区至阿根廷西北部,以及巴塔哥尼亚低地。

其他:小籽鹬在人类影响有限的区域似乎适应良好,如灌溉计划有助于秘鲁沙漠的耕作。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小籽鹬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小籽鹬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