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领鸻

Killdeer Charadrius vociferus

双领鸻(英文名:Killdeer,学名:Charadrius vociferus),是鸻形目鸻科鸻属的鸟类。广泛分布于北美、中美和南美,从内陆亚北极地区至温带的北美洲,延伸至中美洲,以及厄瓜多尔沿海至秘鲁一带。其最显著的外部特征是背部褐色,腹部白色,胸前有两条黑色的带状长纹,飞行时可见黑白相间的翅和褐色的尾。常在人类开发的地区筑巢,如停车场、学校屋顶、道路边缘和农田,通常在裸露的碎石上。双领鸻非常善于模仿受伤的表演,以此吸引掠食者远离巢穴和幼鸟。

外形特征:双领鸻体型中等,长度在20-28厘米之间,翼展约46-48厘米,体重介于75-128克。背部呈灰褐色,腹部白色,胸部有两条明显的黑色带纹。飞行时,可见其翅膀上的黑白条纹和棕色的尾巴。腿呈粉红色,尾巴、臀部和下背部有明显的橙色斑纹。眼睛棕色,两性外观相似,但存在繁殖季节和冬季羽毛的差异。雏鸟有单个胸部带纹,缺乏成鸟的橙色臀部特征。

鸣叫特征:双领鸻的鸣叫声嘹亮且连续不断,尤其是其标志性的“双领鸻”叫声。

生活习性:双领鸻迁徙的原因主要是为了避开寒冷的天气,春季会较早返回繁殖地。它们主要以甲虫、蚱蜢、蜻蜓和其他昆虫为食。栖息地偏好于田野、牧场和干燥的高地,如高尔夫球场、航空地坪、多草的泥滩和短草牧场。

生长繁殖:双领鸻在地上挖掘浅坑作为巢穴,内衬以石块。雄鸟会建造多个巢穴,而雌鸟从中挑选一个。每窝产卵4枚,卵呈淡灰色,具有黑色斑纹。双亲轮流孵化,孵化期约为24天,共同照顾幼鸟,幼鸟出生后不久就能自行行走并觅食。若巢穴附近有入侵者,亲鸟会在地面假装受伤,通过跛行或拍打翅膀的方式将敌人引离巢穴,这种行为被称为“折翅”。

区别辨识:双领鸻是唯一在北美拥有两条黑色胸带的鸻类,这一特征可将其与其他类似物种区分开来。此外,其独特的橙色臀部和飞行中的黑白翼纹也是辨识要点。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双领鸻广泛分布于北美、中美和南美的沿海地区,从亚北极地区向南至温带的北美洲,覆盖整个美国,进入中美洲,远至厄瓜多尔沿海至秘鲁一带。在北美洲,它们遍布各地,但在太平洋沿岸的南美洲北部地区分布较为局部。

其他:双领鸻曾经是市场猎人的目标,数量严重下降,但由于人类活动改变的栖息地,如今可能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常见。然而,它们也面临着农药、油污染、割草机和汽车等现代问题的威胁。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双领鸻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