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翅三趾鹑(英文名:Quail-plover,学名:Ortyxelos meiffrenii),是鸻形目三趾鹑科白翅三趾鹑属的鸟类。小型地面生活的鸟类,分布于非洲萨赫勒地区和东非的断续区域,为该属下的唯一物种。在干燥草原和荆棘灌木丛中单独或成对出现,外观略似微型的石鸻,具有沙色偏赤褐色的上部羽毛和主要为白色的下部羽毛。
外形特征:白翅三趾鹑体长10至13厘米,雄鸟体重约15.7至19.5克,雌鸟体型较大。这种鸟有明显的翅膀闪光,由白色大覆羽和黑白相间的飞羽组成,形成独特的斜向白色翼缘。飞行时,其翅膀的黑白色图案鲜明,飞行姿态摇摆不定,类似大型蝴蝶。雌鸟的胸部更偏红棕色,尾巴末端较白,带有暗褐色亚端斑点。虹膜颜色从浅到深棕色,喙呈黄角质到淡绿色,腿色为白色肉色到奶油黄色。幼鸟色泽较淡,上部羽毛不那么红,斑点更多,每根羽毛边缘更宽,白色部分更明显,下部羽毛颜色更淡,侧胸部分更红棕色,翅膀标记不够均匀。
鸣叫特征:白翅三趾鹑大多保持沉默,但在月光下夜间活动时,会发出柔和的低哨声,类似于风穿过管子的声音。
生活习性:白翅三趾鹑栖息于干燥的草原和荆棘灌木丛,偏好隐蔽行动,常以石鸻的方式在开阔地带快速奔跑。当受到惊扰时,它倾向于蹲伏不动,只有当观察者接近时才突然起飞,展现其起伏的飞行姿态。它在干燥季节繁殖,随着雨季来临向北迁移。夜间活动更为频繁。
生长繁殖:关于白翅三趾鹑的繁殖习性了解有限。产卵期从9月至次年3月,处于凉爽干燥季节。巢穴通常建在裸露的地面(有时为沙地),用叶子和茎覆盖,靠近植物基部,周围常有小鹅卵石。每次产两枚带有黑色、棕色和灰色斑点的乳白色蛋,由雄鸟单独孵化。
区别辨识:白翅三趾鹑的翅膀图案和飞行姿态使其与其他鸟类区分开来,尤其是飞行时的黑白色对比和摇摆飞行。雌雄之间主要通过胸部颜色和尾巴末端的差异来辨认。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白翅三趾鹑的分布广泛,虽然确切的种群趋势未知,但没有证据表明其数量正在经历足以达到评估标准的快速下降,因此被评估为无危状态。
地理分布:白翅三趾鹑在非洲的分布包括从毛里塔尼亚和塞内加尔向东至苏丹、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在萨赫勒地区,从南部毛里塔尼亚和北部塞内加尔向东至北部喀麦隆、南部乍得、南苏丹和南部苏丹,以及在贝宁南部、加纳沿海地区有零星分布。东非地区包括乌干达、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
其他:白翅三趾鹑可能因沙漠化而扩大其分布范围,特别是在肯尼亚南部,但在某些地区,如塞内加尔,自1930年代以来可能变得不那么常见。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白翅三趾鹑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白翅三趾鹑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