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腿骨顶(英文名:Red-gartered Coot,学名:Fulica armillata),是鹤形目秧鸡科骨顶属的鸟类。广泛分布于南美洲的低地淡水至微咸水环境中,包括湖泊、河流和沼泽地带。其特征性的黄色额甲与红带分隔的喙,以及腿部独特的红带装饰,使其易于识别。
外形特征:黄腿骨顶体长43-51厘米,喙长而侧扁,顶部有黄色额甲,端部钝圆,与喙之间有一条断续的暗红色带。腿部橙黄至黄色,带有淡红色的环状标记。成鸟全身呈暗灰色,头部和颈部颜色更深。下尾覆羽白色。幼鸟喙角质色,逐渐变为黄色,腿部和脚橄榄色;亚成鸟腿部和脚颜色较暗,接近橄榄色。雏鸟呈暗灰褐色,头部和颈部白色,带有暗色斑点。
鸣叫特征:雄性黄腿骨顶发出哨音般的‘huit’报警声,遇敌时会发出爆炸性的‘pit’和重复的‘wuw’声,接近雌鸟时则发出连续柔和的‘cuit’声。雌鸟报警时发出‘yec’声,也会发出响亮重复的‘terr’声。
生活习性:黄腿骨顶主要栖息于淡水到微咸水的大型水体,如湖泊、大池塘、河流、沼泽和深清水沟渠。它们偶尔出现在小型水池,但更常见于受保护的水域,与湖泊相连。在繁殖季节,它们主要生活在开阔的浅湖,周围有大片浮生的Myriophyllum植物。在冬季,它们可以在受保护的海湾形成大群。
生长繁殖:在智利,繁殖期为10月至11月,可能持续至1月,期间会产下替代巢。在巴西,11月观察到繁殖,2月见到大型幼鸟。在阿根廷,有两个繁殖高峰,分别为9月中旬和10月中旬(后者可能是再繁殖)。它们通常是群居的,但在繁殖季节则成为一对配偶,表现出强烈的领地性和好斗性。巢建在干燥的芦苇平台上,靠近开阔水域,有时会漂浮。巢区通常没有漂浮植被。每窝产蛋2-8枚,平均5.3枚。孵化后,巢会被加高,成为幼鸟的庇护所,或者会建造专门的幼鸟巢或平台。幼鸟覆盖着黑色绒毛,头顶部分裸露呈粉色和蓝色,喉咙有小橙色刚毛,喙黑色,有橙色环和红色额甲。父母双方共同喂养幼鸟,幼鸟很早就能够潜水。
区别辨识:黄腿骨顶与白翅骨顶和红额骨顶的区别在于其特有的黄色额甲和红带,以及腿部的红带装饰。幼鸟的白色头部和颈部也是重要的辨识特征。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智利中部和南部、巴拉圭、巴西东南部,通过阿根廷南部至火地岛。在冬季,它们可以形成大群出现在受保护的海湾。在巴塔哥尼亚高原,它们主要生活在海拔约1200米的荒凉高原,南部安第斯山脉的湖泊可达1000米,阿根廷西北部胡胡伊省的L Volcán山区甚至高达2100米。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黄腿骨顶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