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紫水鸡

Australasian Swamphen Porphyrio melanotus

澳洲紫水鸡(英文名:Australasian Swamphen,学名:Porphyrio melanotus),是鹤形目秧鸡科青水鸡属的鸟类。拥有醒目的蓝黑相间羽毛,配以巨大的红色喙和额头盾牌。其分布广泛,自帕劳群岛、摩鹿加群岛至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甚至出现在城市公园的湿地中。

外形特征:体长38至50厘米,是一种大型秧鸡,特征是三角形的大红喙和红色前额盾。脚粗壮,趾长,腿和脚呈粉红至粉红色,关节灰色。成年雄鸟体型较大,雌鸟略小。成年指名亚种种melanotus头部黑色,颈和上背紫色,翅膀至尾部黑色,翼羽随时间变棕。胸部和侧身紫色,腹部黑色,下尾覆羽白色。幼鸟相似于成鸟,但可由残留的幼羽辨别。幼鸟头部、颈和背部褐色至黑色,肩至背部带蓝色调,其余上部黑色棕色;胸和侧身暗蓝,腹部白色,随成长变灰。

鸣叫特征:非常善于发声,拥有丰富多变的叫声库,包括低沉的鸣叫声,有时以嘶哑的号角音结束;雌鸟的叫声尖锐而柔和。还包括接触声、集结声、报警声、领地叫声和威胁叫声。歌曲是一系列哀婉的鼻音颤音,带有渐强效果。

生活习性:栖息于各种湿地环境,包括湖泊、沼泽、河流边缘,偏好被Phragmites、Typha、莎草和其他水生植物环绕的水域。适应性强,能在人造湖、污水农场和城镇内的湖泊中生存,常在清晨、傍晚和夜间觅食。

生长繁殖:全年均可繁殖,但主要繁殖季节与雨季、温度升高和日照增加相关。巢建在浅水中,隐藏于茂密的水生植被中,由水生植物的死茎和叶构成,通常建在压平的植被平台上。每窝产卵2至6枚,孵化期23至27天,由双亲和助手共同孵化。雏鸟出生后不久即可离巢,但仍由父母和助手照料。

区别辨识:与同属物种的区别在于较大的体型、红色的喙和前额盾,以及特定的叫声。不同亚种在羽毛颜色和大小上有差异。

保护现状:IUCN:NE(未予评估)。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广泛分布且数量众多。但在帕劳群岛的亚种可能面临稀少或濒危的风险。

地理分布:分布于帕劳群岛、摩鹿加群岛、小巽他群岛至巴布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西南部至塔斯马尼亚,以及新西兰北岛、南岛、斯图尔特岛、克马德克群岛和查塔姆群岛。也见于新喀里多尼亚、萨摩亚等地。

其他:历史上,因羽毛颜色的显著差异,曾将其不同亚种群视为独立物种。分子研究表明,澳洲紫水鸡与无翅的南岛田鸡有亲缘关系,导致了物种界限的争议。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澳洲紫水鸡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澳洲紫水鸡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