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岛田鸡(英文名:Henderson Crake,学名:Zapornia atra),是鹤形目秧鸡科小田鸡属的不能飞行的鸟类。太平洋东南部亨德森岛上特有种,栖息于密林至开阔森林地带。该鸟全身覆盖深邃的黑色羽毛,拥有鲜艳的红眼圈和红腿,喙基部呈黄绿色。据估计,成熟个体数量约为5600只,总个体数约8500只。
外形特征:亨岛田鸡体长约18厘米,体重介于66至88克之间,雌雄差异不大。全身羽毛呈现深黑色,带有轻微的灰色光泽,虹膜、眼圈、腿和脚均为红色。喙部黑色,基部及沿中线呈黄绿色。雌鸟喙部黄绿色较少,腿色纯红至橙色;雄鸟眼圈常有黑色斑点。幼鸟眼眶环暗色,腿脚灰暗。雏鸟喉咙和下部比成鸟更灰,虹膜呈棕色。喙粗短,跗蹠较中趾连爪长度为短,第二枚初级飞羽最长。
鸣叫特征:其接触叫声为鼻音‘kak’,快速重复发出,也可作为警报声。还有一种由伴侣同时发出的响亮连续颤音叫声,有时家族其他成员也会加入。最活跃的鸣叫时间在黎明和黄昏。
生活习性:亨岛田鸡生活在亨德森岛的浓密至开阔森林中,包括Pisonia森林、Timonius灌木丛和海滩上的Pandanus-Thespesia-Argusia森林,以及椰子树林。它们以大型线虫、陆生软体动物、甲虫、蛾类、蜘蛛和Emoia cyanura蜥蜴的蛋为食,通过翻动枯叶寻找食物,白天全天活动。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从7月持续到次年2月,通常一夫一妻制,可能永久性配偶。巢穴直径约20厘米,开口宽约10厘米,由撕碎的Pandanus棕榈叶制成,位于地面以上30厘米处。孵化期21天,由双亲共同承担。雏鸟出生后不久即离开巢穴,由双亲喂养,有时得到前一窝幼鸟或家族其他成鸟的帮助。幼鸟约一个月大时完全独立,但仍与父母保持联系,偶尔在15周龄时仍被喂食。
区别辨识:亨岛田鸡在其分布范围内无相似物种,其独特的深黑色羽毛、红眼圈和腿使其易于识别。
保护现状:IUCN:VU(易危)。亨岛田鸡是亨德森岛的特有种,岛上主要掠食者为波利尼西亚鼠,尽管对物种构成一定威胁,但尚未影响其生存。2011年的灭鼠行动虽未彻底成功,但人口已恢复。任何引入的更凶猛掠食者可能迅速导致其种群下降。
地理分布:仅分布于太平洋皮特凯恩群岛中部的亨德森岛。
其他:亨岛田鸡是太平洋中最后一个幸存的不能飞行的秧鸡科成员,对其生存威胁主要来自人类活动和潜在的掠食者引入。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亨岛田鸡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亨岛田鸡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