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顶鸨(英文名:Nubian Bustard,学名:Neotis nuba),是鸨形目鸨科黑冠鸨属的中大型鸟类。以独特的棕色冠羽和驼色披羽著称,广泛分布在从毛里塔尼亚到苏丹东部的干燥稀树草原和半沙漠地区。
外形特征:雄性棕顶鸨平均体重约5-7公斤,长度约为80厘米,翼展可达180厘米。雌鸟体型较小,平均体重约3公斤,长度约60厘米,翼展约150厘米。头部平扁,颈部长,颈椎有16-18节。雄鸟颈部有特殊皮下膨胀组织。嘴粗壮,端部侧扁,嘴峰有脊并略向下弯曲。站立或行走时,嘴和身体呈水平状,颈垂直向上。腿长而粗壮,胫部和跗跖被网状鳞,足仅有前3趾。翅膀长而宽,飞行力强。尾部宽,尾羽18-20枚,尾端呈方形或稍圆。
鸣叫特征:关于鸣叫特征的信息较少,已知会发出尖锐的‘magur’叫声。
生活习性:生活在干燥稀树草原和半热带或热带干燥灌木林地,能够适应无水环境,但降雨常决定其繁殖时间和场所。主要以植物叶、嫩芽、种子为食,也捕食昆虫、蜥蜴、蛙、雏鸟和小型哺乳动物。
生长繁殖:繁殖期一般在7月至10月,会在适宜条件下同步繁殖。巢建在光秃的沙地上,雌鸟负责挖坑筑巢,产卵数通常为2枚。幼鸟的绒羽呈棕色,条纹为棕色和黑色。幼鸟和蛋可能受到多种捕食者的威胁,包括哺乳类食肉动物和爬行动物。
区别辨识:与阿拉伯鹭鸨相比,棕顶鸨体型更小,颜色更偏红褐色,且身体形状不同,拥有更加圆润的身体,较长较细的颈和圆形的头部。
保护现状:IUCN:NT(近危), CITES II。棕顶鸨因栖息地丧失和部分地区过度狩猎(尤其是中东游客的狩猎活动)导致其数量可能正在中速下降。在许多地方仍相对常见,但在其广阔的分布范围内,狩猎可能导致大量减少。
地理分布:分布于非洲的萨赫勒地带,从西毛里塔尼亚至东苏丹。具体国家包括:毛里塔尼亚、喀麦隆、乍得、马里、尼日尔、尼日利亚和苏丹。在尼日利亚仅有一笔记录,而在苏丹极为罕见。
其他:尽管在某些地区仍然相当普遍,但在西非萨赫勒地带的种群已经显著减少。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棕顶鸨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棕顶鸨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