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颈鹭鸨(英文名:Kori Bustard,学名:Ardeotis kori),是鸨形目鸨科鹭鸨属的鸟类。非洲最大的飞鸟之一,广泛分布在非洲东部至南部,偏好干燥开阔的草地和稀树草原,常成小群活动,以植物的嫩叶、种子为食。其雄鸟体型巨大,可达10,900至19,000克,显著大于雌鸟。
外形特征:雄性灰颈鹭鸨体长约120厘米,体重在10,900至19,000克之间;雌鸟较小,约90厘米长,重约5,900克。背部、翅膀和中央尾羽呈棕色,饰有细密的淡黄色斑点,翼部折叠处有黑白相间的斑块;头部、颈部和胸部灰色,饰有暗灰色和浅灰色条纹;腹部白色;腿色从黄到灰,喙灰,眼橙褐至黄色。幼鸟无顶冠,背部更斑驳。与阿拉伯鹭鸨相似,但体型更大,颈部基部黑色,翼部有黑色斑点。
鸣叫特征:展示中的雄鸟发出深沉的'oom oom oom'声。遇险时,两性会发出响亮的鼻音'ka kah ka',前两个音节拉长。
生活习性:栖息于干旱、开阔地带,如草地、灌木丛、稀树草原等,也适应人类改造的环境,如麦田。通常定居,但在干旱季节会局部迁移至林地。以植物、昆虫、小型脊椎动物为食,常在蝗虫或毛虫泛滥区聚集。飞行时,翼拍缓慢而浅。
生长繁殖:繁殖期在南非为9月至2月,在东非随雨季而变,一般为12月至8月。巢筑于地面隐蔽处,产卵2枚,孵化期约25天,雏鸟出生即能行走。
区别辨识:与Denham's和黑头鸨的区别在于灰颈鹭鸨的灰色外观和无红褐色颈背,飞行时上翼无白色标记。与阿拉伯鹭鸨相比,后者有白色翼尖、棕色背部和细腻的颈部条纹。
保护现状:IUCN:NT(近危)。CITES II。自19世纪末以来,分布范围有所缩小,尤其在东非和南非,受到生境破坏、狩猎压力和干扰的影响。
地理分布:分布于非洲东部至南部,包括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南非部分地区,东非至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等地。
其他:因电线、围栏碰撞导致局部严重死亡。其羽毛含有光敏物质,脱落时显现出粉红色调。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灰颈鹭鸨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灰颈鹭鸨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