鸸鹋

Emu Dromaius novaehollandiae

鸸鹋(英文名:Emu,学名:Dromaius novaehollandiae),是鹤鸵目鹤鸵科鸸鹋属的鸟类。为鸸鹋属唯一现存物种。澳大利亚最大的本土鸟类,仅次于非洲鸵鸟,成为世界上第二高的鸟类。鸸鹋分布广泛,覆盖澳大利亚大陆的大部分地区。雌鸟通常比雄鸟略大,身高可达1.9米,体重介于30至55千克之间。拥有柔软的棕色羽毛,长颈长腿,能够在开阔地带形成松散的群体。鸸鹋的叫声独特,雌鸟在繁殖季节会发出响亮的‘鼓声’。

外形特征:成年鸸鹋体型庞大,高度可达1.5至1.9米,体重在30至55千克之间,最重可达60千克。头部较小,面部至喉部裸露,呈淡蓝色。身体和翅膀覆盖着纤细的、类似粗发的灰色或棕色羽毛,没有明显的尾羽。它们拥有强壮的双腿,脚上有三个脚趾,末端是锐利的爪子。尽管保留了一对小型翅膀,鸸鹋已失去飞行能力。它们能够以每小时50公里的速度奔跑。

鸣叫特征:鸸鹋主要发出两种声音:‘鼓声’和‘咕噜声’。雌鸟在繁殖季节会发出低沉的、具有共鸣的‘鼓声’,这种声音可以传播数公里。雄鸟则倾向于发出‘咕噜声’,尤其是在繁殖季节,用于宣示领地、威慑对手和吸引雌鸟。

生活习性:鸸鹋栖息于澳大利亚的各种生境,包括林地、草原和沙漠地带。它们成对或结成小群体生活,是杂食性动物,以野草、种子、果实和小型动物为食。鸸鹋擅长奔跑,能够连续行走长距离,最高时速可达50公里。它们对水源的需求不高,可以数周不饮水。

生长繁殖:鸸鹋在夏季配对,雄鸟负责筑巢和孵化深绿色的大型蛋。雌鸟每隔一两天与雄鸟交配,每次产下5至15枚蛋。雄鸟在孵化期间几乎不吃不喝,完全依靠消耗体内脂肪维生。孵化期约为8周,之后由雄鸟照顾幼鸟长达两个月,直到它们完全长大。

区别辨识:鸸鹋非洲鸵鸟在外观上有明显区别,鸸鹋的头部和颈部覆盖着羽毛,而非裸露。此外,鸸鹋的叫声独特,尤其是雌鸟的‘鼓声’,是辨识的重要特征。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鸸鹋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大陆,包括内陆和沿海地区。它们在澳大利亚东海岸较少见,而在西澳大利亚州的干旱地区数量有所增加。在昆士兰和新南威尔士州较为常见。

其他:鸸鹋对澳大利亚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出现在国徽和各种货币上。它们在欧洲殖民初期曾面临大量猎杀,导致塔斯马尼亚岛上的鸸鹋亚种灭绝。目前,鸸鹋的数量稳定,但由于栖息地丧失和人为因素,某些局部种群仍面临威胁。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鸸鹋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鸸鹋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