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岛海雕

Madagascar Fish Eagle Icthyophaga vociferoides

马岛海雕(英文名:Madagascar Fish Eagle,学名:Icthyophaga vociferoides),是鹰形目鹰科 Icthyophaga 属的鸟类。又称马达加斯加海雕,是鹰科Icthyophaga属的大型海雕。体长约63厘米,具独特的淡色头部和白色尾羽。分布于马达加斯加西北部沿海地带,栖息于干燥落叶森林,主要以鱼类为食。全球数量稀少,受威胁严重,被列为极危物种。

外形特征:马岛海雕体型中等,总长70余厘米,翼展约200厘米。体羽深棕色,头部黄褐色,尾羽白色。喙部黑色,尖端尤为深暗,脚爪浅灰色。雌鸟略大于雄鸟,翼展可达528毫米,而雄鸟则在498毫米左右。幼鸟毛色较暗,上部均匀带有白色斑纹,下部斑驳黄色到白色,喉部红棕色,尾部末端有深色带。

鸣叫特征:马岛海雕叫声嘹亮,类似鸥鸣的“ko ko koy-koy-koy-koy-koy”,头部后仰发出,与非洲海雕相似,每分钟平均两次,持续5至12分钟。叫声在一天中随时可闻,有时在黎明前。幼鸟饥饿或寒冷时会发出低音量的“peep”声,稍大后发出‘gwa’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海岸、湖泊和大河岸边,偏好岩石岛屿和树木环绕的环境,包括红树林。活动范围广泛,但多数时间在核心区域189公顷内度过。主要捕食水面鱼,包括引进的罗非鱼和蟹,偶尔吃腐肉。狩猎方式是在水面上方的高枝上守候,然后俯冲捕捉水面的猎物。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从5月底至7月中旬开始,筑大型巢于悬崖、红树林或树上,离地面高度7.4至29米。通常产两枚白色卵,孵化期37至43天,主要由雌鸟负责,雄鸟提供食物。雏鸟出生三天体重约80克,54天时可达2500克。幼鸟孵化后75至96天离巢。

区别辨识:马岛海雕非洲海雕有明显区别,前者头部黄褐色,后者头部白色。在马达加斯加,其巨大体型、短尾和白色尾羽可轻易与其他猛禽区分开来。

保护现状:IUCN:CR(极危)。全球数量极其有限,可能正在下降,估计2010年约有360只个体。主要威胁包括栖息地破坏和人为迫害。

地理分布:分布于马达加斯加西海岸,从莫龙达瓦以北至安齐拉纳纳和贝洛苏梅尔之间,特别是在安萨洛瓦地区西部的贝马拉哈保护区附近,沿希里比纳河,以及从马哈赞巴湾向北至诺西哈拉岛。

其他:尽管面临严重威胁,通过当地社区管理和国际组织合作,一些区域正采取措施防止过度捕捞和砍伐大树,以保护马岛海雕的栖息地。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马岛海雕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马岛海雕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