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

Cinereous Vulture Aegypius monachus

秃鹫(英文名:Cinereous Vulture,学名:Aegypius monachus),是鹰形目鹰科秃鹫属的鸟类。是鹰科中体型庞大的猛禽。其最显著的外部特征是裸露的蓝灰色头部,覆以黑色绒毛,以及巨大的身躯,翼展可达3.1米。广泛分布于温带欧亚大陆,从西班牙、法国至土耳其、伊朗,东至蒙古、东北中国,南至印度、尼泊尔。在某些地区,如中国,被视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外形特征:秃鹫体长1.2米,翼展3.1米,体重可达14公斤,是旧世界最大的秃鹫之一。雄性秃鹫重6.3至11.5公斤,雌鸟则重7.5至14公斤。全身呈棕黑色,仅成年个体头部覆盖有细黑绒毛。头部和颈部皮肤呈蓝灰色,眼睛为棕色,喙、蜡膜及腿均为淡蓝色。幼鸟头部灰毛,喙及腿为紫色和灰色。巨大的喙为所有现存鹰科鸟类中最大的。

鸣叫特征:秃鹫通常沉默寡言,仅在繁殖季节或在尸体旁进食时发出呻吟、嘶吼和嘶嘶声,偶尔在焦虑时发出尖锐的‘kli kli kli’叫声。

生活习性:秃鹫偏好山区、森林边缘和开阔地带,栖息于海拔300至1400米之间,但在亚洲可达更高。它们在硬冬季节会进行有限的迁徙。主要以中大型动物尸体为食,偶尔捕食小型活体动物如蜥蜴、蛇和昆虫。在西班牙,饮食主要由兔子和绵羊组成,近年来野兔数量增加,改变了其饮食结构。在蒙古,它们会在塔尔巴根鼠疫流行地区大量聚集。

生长繁殖:繁殖期为2月至4月,常形成松散的繁殖群,巢间距30米至2公里。巢庞大,直径1.45至2米,深度0.95至3米,常位于树上或岩石上,主要由树枝构成。每窝产卵一枚,极少数情况下产两枚,孵化期50至62天,幼鸟孵化成功率为90%,总体繁殖成功率高。

区别辨识:秃鹫高山兀鹫的主要区别在于体羽颜色,秃鹫体羽棕黑色,而高山兀鹫体羽土黄色,初级飞羽黑色,飞行时差异明显。

保护现状:IUCN:NT(近危)

地理分布:繁殖于欧亚大陆,从伊比利亚半岛和法国东南部至土耳其、高加索、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可能至克什米尔西南部,东北至西伯利亚南部、蒙古和中国东北部。越冬于中东、巴基斯坦南部、印度北部、尼泊尔和中国东部、韩国部分地区。

其他:尽管面临中毒、非法狩猎和栖息地丧失的威胁,秃鹫在西班牙的数量有所回升,得益于保护措施和投喂计划。然而,在亚洲的部分地区,如前苏联和中国,它们仍面临非法捕捉和毒杀的风险。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秃鹫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