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岛蜜雀

Laysan Honeycreeper Himatione fraithii

莱岛蜜雀(英文名:Laysan Honeycreeper,学名:Himatione fraithii),是雀形目燕雀科白臀蜜雀属的已灭绝鸟类。仅分布于北太平洋莱桑岛,1828年首次被记录,1892年Walter Rothschild为其命名。莱岛蜜雀身长13至15厘米,翼展64至69毫米,鲜艳的朱红色带有微金橙色,上部橙红,下腹部灰暗渐变为棕色,尾羽、喙及腿深棕色,虹膜黑中带棕。幼鸟呈棕色,下部颜色较浅,翼羽边缘绿色。两性相似,但雌鸟的喙、翼及尾略短。与白臀蜜雀相比,莱岛蜜雀整体血红,翅膀和尾巴黑色,下尾覆羽更白,喙较长。

外形特征:莱岛蜜雀成年雄鸟头部、喉部、胸部、上腹部、下背部及尾上覆羽呈现明亮的朱红色,伴有淡金色橙色调,余上体部分橙红色。下腹部和翼下覆羽暗灰色,渐变为棕色白色于下尾覆羽。初级飞羽外缘狭窄的白色,内侧变成淡黄色,次级飞羽外缘浅红色。成年雌鸟与雄鸟类似,但红色略淡。幼鸟上体一般呈暗褐色,下体浅灰褐色,许多羽毛边缘为丰富黄褐色,头颈后部羽毛具黑色尖端和黄褐色亚端斑点,形成斑驳外观。翅膀和尾巴深棕色,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边缘为黄褐色。

鸣叫特征:莱岛蜜雀的鸣声被描述为低沉而甜美,由几个音符组成。

生活习性:莱岛蜜雀栖息于莱桑岛,偏好高草丛和低矮灌木丛地带,尤其在靠近泻湖开阔地带的环境中。它们活跃于地面和岩石上,以昆虫和花蜜为食,特别喜欢从Capparis sandwicheana花朵中采食花蜜,当该植物因兔子导致的植被破坏而消失后,转而依赖Portulaca和Sesuvium。它们还会访问Tribulus和Ipomoea的花朵,捕食毛虫和蛾子,只吃软体部分。

生长繁殖:莱岛蜜雀的繁殖季节可能从1月持续到6月。巢通常位于高草丛中心或非常茂密的Chenopodium sandwichensis灌木中,主要由细根构成,偶尔夹杂一些干草,结构紧密但不深。蛋壳无光泽,底色白色,大端有灰色斑点和红棕色斑点,通常形成圆圈状。蛋的平均尺寸为18×13.75毫米。

区别辨识:莱岛蜜雀白臀蜜雀的区别在于喙较短,朱红色而非血红色,翅膀和尾巴不为黑色,下尾覆羽非纯白,喙也较短。莱岛蜜雀的初级飞羽没有斜截,产生类似叫声的'翼音'。

保护现状:IUCN:EX(已灭绝)

地理分布:莱岛蜜雀仅分布于太平洋北纬度的莱桑岛,属于夏威夷群岛的西北部岛屿。

其他:莱岛蜜雀于1923年因缺乏遮蔽在风暴中死亡而灭绝,原因是1903年引入的兔子破坏了其栖息地的植被。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莱岛蜜雀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