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鹨

Upland Pipit Anthus sylvanus

山鹨(英文名:Upland Pipit,学名:Anthus sylvanus),是雀形目鹡鸰科鹨属的鸟类。全长约150-166毫米,具有显著的黑褐色纵纹,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地区,为当地留鸟。其上体棕褐色,下体淡棕色,喙细长,翅尖长,尾细长,适于地面行走。

外形特征:山鹨是一种大型的鹨,体长约17厘米,重18.7克,具有粗壮而相对较短的喙。上体灰褐色,背部和肩部更带浅黄色,有明显的黑褐色纵纹;翼羽边缘呈沙色;尾部深灰褐色,最外三对尾羽内网有淡色楔形斑,最外两对尾羽外网几乎全白色;上喉和腹部淡黄白色,其余下体淡黄色,胸部和侧腹有突出的黑褐色纵纹,下尾覆羽有细纹;虹膜深棕色;上喙黑色,下喙淡粉红色,尖端暗色;腿淡粉红色。幼鸟上体有显著的淡黄色羽尖和边缘,形成鳞片状外观,下体更白,纵纹更淡。

鸣叫特征:山鹨的鸣唱从显著的高点(如岩石、灌木、树)或飞行中发出,重复“seetyu-seetyu”或“tyu-see, tyu-ee”,重音在第一个或第二个音节,类似欧亚大山雀的鸣唱,有时被描述为相当悦耳但单调的“weeeee tch weeeee tch”或拉长的哨声“wichee wichee wichee”,类似于某些雀鹀(Emberiza)的声音,但不同于同属其他成员的歌声。叫声不常见,为类似麻雀属的“chirp”,与其它鹨的高音调不同。

生活习性:山鹨通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栖息于1000-3000米的灌丛和草坡地带,尾部常做有规律的上下摆动。在繁殖季节,它们出现在陡峭的岩石和草地斜坡上,周围散落着灌木或岩石,也见于喜马拉雅松(Pinus roxburghi)或零星的蓝松(P. wallichiana)干燥山麓,以及印度开放的长叶松(Pinus longifolia)林中。主要以小无脊椎动物为食,觅食时采用水平姿态在地面蠕动。

生长繁殖:繁殖期为3月至7月,偶尔会短暂地进行上升一段距离后降落的歌唱飞行。巢为杯状,由粗糙的草构成,内部铺以细草,隐藏于草丛或岩石下。每窝产卵3-5枚,孵化和育雏期未记录。巢偶尔会被大杜鹃寄生。

区别辨识:山鹨理氏鹨布氏鹨的区别在于,其上体条纹更加密集,胸部和腹部的条纹更为广泛且狭窄,喙更粗壮。与理氏鹨相比,山鹨上体条纹更大胆,胸部和腹部条纹更宽且颜色更深,喙更粗。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北巴基斯坦至中国东南部,包括喜马拉雅山脉至少至尼泊尔东部,中国南部四川南部和云南至浙江和福建,以及香港;可能还分布在缅甸北部和东北部。在中国,山鹨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山鹨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