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背织雀(英文名:Dark-backed Weaver,学名:Ploceus bicolor),是雀形目织雀科织雀属的鸟类。具有独特暗色背部、黄色腹部和浅色喙的织雀。其分布广泛,见于非洲的森林和茂密林地,包括miombo林区。
外形特征:体长约14至15厘米,体重28至47克。成鸟的前额、头顶至颈部及背部呈深紫褐色,臀部为深棕色,部分羽毛边缘黄色;上翼和尾部为深紫褐色,初级飞羽边缘狭窄灰色;颊部和耳羽黑褐色;喉部羽毛基部棕色,尖端黄白色,形成斑点状效果;胸部、侧腹、腹部、大腿和尾下覆羽金黄色,胸部带有橙色调;虹膜深棕色;喙黑色至蓝灰色,边缘淡色(远观可能显得苍白);腿粉红至灰粉色。雌雄相似;幼鸟似成鸟,但上体较暗淡,下体黄色较淡,喉部灰色,点缀黄色,喙角质色至黄色。不同亚种在颜色上有细微差异。
鸣叫特征:其独特的歌声由不同类型的叫声交织而成,节奏错落有致,通常以二重唱形式呈现。
生活习性:常成对出现,偶尔成群。主要以节肢动物为食,包括蜘蛛、蚱蜢、蟑螂、甲虫、毛虫、蝽象、苍蝇等,也食用浆果、无花果、Coccinia palmata果实,以及Tecoma capensis和Erythrina的花朵,会吸食Aloe和Erythrina的花蜜。在树冠层和树枝末端觅食,高度在森林地面以上5至20米。加入混合物种群,尤其在干季。
生长繁殖:繁殖期在不同地区有所变化,一般为独巢,伴侣关系可维持数年。巢呈倒置壶状,入口位于下方,隧道长度通常不超过30厘米,使用坚韧材料如藤蔓和攀援植物的卷须构建,外观粗糙干燥,悬挂在2.5至15米高处的树枝或藤蔓尖端。每窝产卵2至4枚,蛋壳颜色多样,孵化期估计为15至17天,雏鸟期约22天。
区别辨识:与其他森林栖息的织雀相比,灰背织雀背部无绿色调,腹部无赤褐色调,通过这些特征可以区分。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在安哥拉、布隆迪、喀麦隆、刚果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赤道几内亚、斯威士兰、加蓬、肯尼亚、马拉维、莫桑比克、尼日利亚、卢旺达、索马里、南非、南苏丹、坦桑尼亚、乌干达、赞比亚和津巴布韦。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灰背织雀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