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织雀(英文名:Little Weaver,学名:Ploceus luteolus),是雀形目织雀科织雀属的鸟类。以其独特的黄色外观和小巧体型著称。分布于非洲西部、中部至东部,常见于萨瓦纳和耕作区。
外形特征:小织雀体长约12厘米,体重介于11至15克之间。繁殖季节的雄鸟具有黑色面部面具,覆盖额头、头顶至眼后,脸颊、耳羽、下巴和喉部,延伸至胸部形成领结状。头部后冠和颈背亮黄色,背部淡黄带暗色羽轴条纹,臀部黄色;尾巴和上翅深橄榄棕色,初级飞羽边缘淡黄,翼覆羽边缘较宽。非繁殖季雄鸟及雌鸟上半身黄绿色,带有暗色羽轴条纹,下半身浅黄色至白色。幼鸟上半身灰棕色,下半身黄色,下颌骨浅色。
鸣叫特征:小织雀的鸣唱由哀婉的音乐声调引入,如'sweetiswiswi'或'chip-wop-weep-wop-wop-weep-wip-wop-cheep',随后是一系列叽叽喳喳的音符,比黑头织雀的歌声更安静、更多变。叫声为柔和的'tsip'声,以及尖锐、吱吱的警报声。
生活习性:小织雀通常成对或小群活动,偏好在金合欢树和其他小树的叶丛中觅食,类似莺类的觅食方式,会利用喙的撬动动作。在西非,它们也会在地面觅食,与蜡嘴雀等种子食性鸟类一起活动。主要以种子和昆虫为食,食物中包含甲虫和毛虫。
生长繁殖:小织雀繁殖期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一般从六月至十月,单配制。通常单独筑巢,偶尔群居。雄鸟编织球形巢,悬挂于刺枝上,离地3至5.5米高。巢由细草茎、草叶、藤蔓须构成,内衬草籽头等细软材料。孵化期约12天,雏鸟期18至20天,双亲共同参与喂养。
区别辨识:与细嘴织雀最相似,但栖息环境不同,且嘴部更短。通过其体形大小和独特黑黄相间的繁殖季雄鸟颜色,可以与其他织雀区分。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毛里塔尼亚南部、塞内加尔、冈比亚、马里中部和南部、布基纳法索、科特迪瓦北部,东至喀麦隆北部、乍得南部、中非共和国、苏丹、南苏丹、埃塞俄比亚西部、厄立特里亚、刚果民主共和国东北部、乌干达、肯尼亚西部和坦桑尼亚西北部。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小织雀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