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尾岩䳭(英文名:Familiar Chat,学名:Oenanthe familiaris),是雀形目鹟科䳭属的鸟类。小型旧世界鵙科鸟类。常驻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岩石和山区环境以及人类居住区附近。红尾岩䳭的上体呈灰褐色,耳羽部分颜色较暖,下体颜色偏淡,尾部和臀部为锈色,尾羽尖端深色,形成独特的倒置黑色"T"字形。该物种分布广泛,尤其偏好岩石地带。
外形特征:成年红尾岩䳭体长14至15厘米,体重13至29克。其上体为暗褐色到灰褐色,耳羽覆盖处颜色偏暖,翅膀较暗,边缘呈淡褐色,臀部和尾羽外侧为橙红色,尾部中央羽毛为深褐色。下体颜色较浅,呈淡灰色至灰褐色,喉咙颜色更浅,腹部至尾下覆羽逐渐变为淡锈色。喙和腿脚均为黑色。两性相似。幼鸟外观类似成鸟,但背部有斑点,胸腹部有鳞状斑纹。亚种间主要差异在于羽毛色彩的色调。
鸣叫特征:发出柔和的"shek-shek"警报声。其鸣唱为颤音式的婉转鸣叫。
生活习性:红尾岩䳭栖息于灌木丛或轻度林地,尤其偏好岩石地带,如侵蚀沟壑、岩石露头、石堆、干涸的河床、采石场和建筑物。在肯尼亚,主要栖息地海拔为400至1600米;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可达2000米;在莱索托,海拔可达2400米。该鸟主要以昆虫为食,尤其是甲虫、蚂蚁和白蚁,但也记录到食用种子、浆果、遗弃的食物残渣等。
生长繁殖:繁殖期在西非通常为12月至3月,在尼日利亚为3月至5月,在南非主要为10月至11月。巢穴通常建于地面洞穴中,也可能选择岩石面、建筑或废弃的群织雀巢。每次产卵2至4枚,卵呈亮绿色,带稀疏的红褐色斑点。孵化期13至15天,雏鸟喂养期同样为13至15天。每年通常只抚养一窝。
区别辨识:与镰翅岩䳭相比,红尾岩䳭腿较短,眼圈不明显,臀部为奶油橙色,尾羽图案不同;与褐尾䳭的尾羽图案也有区别。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非洲西部、中部、东部和南部。在肯尼亚,海拔高度可达3000米;在南非,常见于半干旱的卡鲁灌丛。
其他:红尾岩䳭有时会利用人类活动遗留的物品筑巢,如螺丝钉、金属碎片等。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红尾岩䳭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