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氏阿卡拉鸲(英文名:Bocage's Akalat,学名:Sheppardia bocagei),是雀形目鹟科阿卡拉鸲属的小型、外观较为朴素的棕色和橙色鸟类,纪念葡萄牙自然学家José Vicente Barbosa du Bocage。其分布于非洲的刚果民主共和国东南部、坦桑尼亚西部至安哥拉西部和赞比亚北部,栖息于中高海拔的森林下层。
外形特征:伯氏阿卡拉鸲长约13-15厘米,重16.4-20.9克。成鸟头部有暗灰色冠顶,脸颊淡灰,上眼线白色,背部呈棕橄榄色,翅膀暗褐色,尾巴红棕色带狐狸般的赤褐色边缘。耳羽、颈部侧面和下体橙红赤褐色,腹部渐变为白色。喙黑色,腿粉色灰色。雌雄相似,幼鸟描述未知。
鸣叫特征:鸣唱是一系列轻柔起伏的哀婉哨音,持续约1.5秒,音调由低到高,最后几个音节尤为强调。高频音区主要介于2.5至4.0千赫兹之间。此外,还发出高音穿透性的尖叫声,频率最高可达4.0千赫兹,持续0.15-0.20秒。
生活习性:栖息于海拔850-2200米的次山地和山地森林的下层,偏好竹林和次生咖啡林,偶尔在黄昏移至邻近的林地。主要以昆虫为食,包括甲虫、苍蝇、蝽象、蟑螂、蛾类、蚂蚁和蜘蛛。常在蚁群中觅食。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在9月至12月,筑杯状苔藓巢,内部衬以黑丝纤维,位于深荫处的空心树桩裂缝中,距地面约0.75米。产卵数通常为两枚,卵壳呈奶油色,带有淡栗褐色和灰色斑点,大小约为21.3-22毫米×15.9-16.2毫米。
区别辨识:与短尾阿卡拉鸲非常相似,但伯氏阿卡拉鸲的橙色扩展到脸部更多区域,且栖息于更高海拔。与白腹和灰翅知更鸟相区别,前者尾部颜色均匀,后者无明显的白色眉纹。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在当地常见,安哥拉部分地区数量较多,赞比亚的密度至少为每平方公里300-400只鸟。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的Upemba国家公园内有分布。
地理分布:分布于刚果民主共和国东南部、坦桑尼亚西部、安哥拉西部和赞比亚北部。在繁殖区域内,出现在海拔850-2200米的山地森林。
其他:曾被认为是短尾阿卡拉鸲的同种,但基于声音、羽毛和形态学差异,已被确认为独立物种。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伯氏阿卡拉鸲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