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腹紫椋鸟

Sharpe's Starling Pholia sharpii

黄腹紫椋鸟(英文名:Sharpe's Starling,学名:Pholia sharpii),是雀形目椋鸟科 Pholia 属的唯一物种。小型椋鸟,以英国动物学家Richard Bowdler Sharpe的名字命名,以纪念他对鸟类学的贡献。黄腹紫椋鸟以其独特的外观和分布区域著称,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刚果民主共和国东部至坦桑尼亚一带。

外形特征:黄腹紫椋鸟是一种小型椋鸟,身长约18厘米,体重介于40至56克之间。其背部呈蓝黑色,光泽感强;喉部白色,腹部呈现温暖的淡黄色。头部、颈部和上体包括翅膀和尾巴均为亮丽的蓝黑色,胸部奶油色并带有淡黄色调,翼弯处有两块小的蓝黑色斑点,似部分胸带。下腹部、两侧和大腿及尾下覆羽为淡黄色。虹膜黄色,喙和腿黑色。雌雄同色,幼鸟的上体为哑光灰色,翅膀和尾巴有光泽,下体奶油色,大腿和尾下覆羽有淡黄色晕染,虹膜深棕色,喙基部淡黄色。

鸣叫特征:黄腹紫椋鸟的叫声是一声尖锐的'sveet',其歌声为一系列高音清脆的哨声,音调高低起伏,混合刮擦和喋喋不休的音符,容易被忽视,与灰背织雀的歌声相似。联系叫声为柔和的哨声,飞行叫声为高音的'chink'或'spink'。

生活习性:黄腹紫椋鸟主要生活在山地森林中,常见于树冠层,通常成对或小群体活动,喜欢在枯木桩和其他开放的栖息处显眼地停留。它们主要以果实为食,偶尔也会捕食昆虫。已知食用的果实包括Sapium、Olea、Bridelia、Eugenia capensis、Ocotea usambarensis、Urea hypselodendron、Rapanea pulchra、Ilex mitis、Macaranga neomildbreadiana和Polyscias fulva等。它们在觅食时会与Poeoptera femoralis、、和以及bulbuls(Pycnonotidae科)共同活动。

生长繁殖:黄腹紫椋鸟的繁殖季节在苏丹和埃塞俄比亚为2月至4月,在肯尼亚西部为4月至6月,在坦桑尼亚为10月至12月。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基于标本的繁殖状态,繁殖可能发生在3月至4月。巢穴位于树洞中,高度可达15米,已知的一个巢中有3枚卵。关于繁殖的其他信息尚不清楚。

区别辨识:黄腹紫椋鸟与类似椋鸟的区别在于其白色的喉部和淡黄色的腹部。在光线良好的条件下,其蓝黑色的背部更为明显,但在一般光照下看起来通常是黑色。它的眼睛颜色较浅,总是很突出。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黄腹紫椋鸟的分布区域包括非洲东南部的南苏丹东南部、埃塞俄比亚中南部及西南部、刚果民主共和国东部、乌干达西部、卢旺达和布隆迪的部分地区、埃尔贡山(乌干达-肯尼亚边境)、肯尼亚北部、中部和南部,以及坦桑尼亚的北部、西部和西南部。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黄腹紫椋鸟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