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辉椋鸟

Asian Glossy Starling Aplonis panayensis

亚洲辉椋鸟(英文名:Asian Glossy Starling,学名:Aplonis panayensis),是雀形目椋鸟科辉椋鸟属的鸟类。又名: 辉椋鸟、菲律宾椋鸟,大型、外表凶悍的椋鸟。成鸟黑色,光线下可见绿色光泽,拥有血红色眼睛。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和南亚,已作为外来物种引入台湾、海南等地,但在这些地区分布并不普遍。常出现在城市、城镇、公园和农田,以大群形式栖息。

外形特征:成年亚洲辉椋鸟体型中等,约17至20厘米长,体重介于50至60.5克之间。额头羽毛呈刺状,喉部羽毛细长。成鸟全身黑色,光照下显现出绿至油质光泽,下体最底部为哑光黑色。幼鸟背部深灰褐色,腹部白色并有明显条纹。红眼,喙和腿均为黑色。不同亚种间存在差异,如体色、光泽、喙型等。

鸣叫特征:叫声带有金属质感,重复的“tsuu tsuu”声,尖锐的“tseeu”和“tieuu”哨音,以及下降的“tseeeer”。群体中声音嘈杂,但未报道有类似歌唱的鸣叫。

生活习性:栖息于森林边缘、次生林、红树林、海岸植被、花园和椰子种植园,海拔一般低于700米。有时进入城市地区过夜,如新加坡。在菲律宾被描述为介于游荡者和迁徙者之间的种类。饮食主要以水果为主,亦食花蜜、昆虫、蜘蛛和蜗牛。觅食时主要在树冠层,也会在地面吃掉落的果实和捕捉昆虫。

生长繁殖:繁殖期在不同地区有所变化,通常在2月至8月间。巢为粗糙的杯状,由根、草和叶子构成,放置于树洞、棕榈树冠、悬崖或河岸洞穴中,有时也在建筑物的空洞中。一窝产3枚蛋,蛋色为淡蓝色带深褐色或红褐色斑点。

区别辨识:成鸟黑色,有绿色光泽,红眼,喙和腿黑色。幼鸟背部深灰褐色,腹部有明显条纹。不同亚种在体型、光泽和喙的形状上有细微差异。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原产于东南亚和南亚,引入台湾,广泛分布于远东和澳新界。具体国家和地区包括:孟加拉国、文莱、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台湾(引入)、柬埔寨和泰国。

其他:尽管在菲律宾遭受猎捕和捕捉作为食物,但仍然在整个群岛中常见。可能在某些树木种子的传播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时在某些地区成为农作物如胡椒的害鸟。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亚洲辉椋鸟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