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眼嘲鸫

Pearly-eyed Thrasher Margarops fuscatus

珠眼嘲鸫(英文名:Pearly-eyed Thrasher,学名:Margarops fuscatus),是雀形目嘲鸫科珠眼嘲鸫属的鸟类。广泛分布于加勒比海地区的众多岛屿,从北端的巴哈马群岛至南端的格林纳丁斯群岛,拥有广泛的地理分布。其体型较大,全长可达28至30厘米,颜色较为暗淡,但叫声丰富。与鳞胸嘲鸫巴哈马小嘲鸫在形态和大小上相似,但通过较大的浅色喙和独特的羽毛条纹加以区分。该物种在不同的方言中有着超过40个的俗名。

外形特征:珠眼嘲鸫平均体重介于90至150克之间,身长约为26厘米。全身呈棕色,但存在从咖啡色到较深棕色的渐变。不同亚种的羽毛颜色和标记略有差异,如圣卢西亚亚种的羽毛呈丰富的巧克力棕色,而博奈尔岛亚种则更偏灰褐色。成年个体的腹部羽毛为白色或象牙白,基部为灰色,且腹部颜色随性别、年龄和亚种的不同而有所变化。雄鸟的腹部看起来更白且范围更广,但这一特征需结合其他特征一同辨认。尾羽的斑点大小在不同亚种、年龄组和性别间有所不同。

鸣叫特征:珠眼嘲鸫的歌声是一系列缓慢发出的哨音,通常包含一至三个乐句。其叫声多样,包括高音细哨、短暂的啾啾声和刺耳或粗犷的责骂声。

生活习性:珠眼嘲鸫是居住在多种生境中的物种,有时显得隐蔽,有时又大胆。它们在潮湿森林环境中达到最高相对丰度。该物种具有高度的生态适应性,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包括海拔变化、生境类型、饮食、觅食技巧甚至形态学上的变化。它们是优秀的殖民者,能够在较小的岛屿和物种贫乏的环境中繁衍。

生长繁殖:珠眼嘲鸫的繁殖季节长达8至11个月,每季可产2至6窝,快速的季节内再繁殖周期仅需1至2周。它们在季节内的孵化和育雏速度非常快,单个繁殖者最多可使约50个后代加入繁殖群体。在重大生境扰动后,它们能迅速恢复种群数量。

区别辨识:珠眼嘲鸫鳞胸嘲鸫的区别在于后者羽毛下的条纹而非斑块,以及与巴哈马小嘲鸫的区别在于其棕色的羽毛和下方更重的条纹。叫声和行为也是区分不同种类的重要特征。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珠眼嘲鸫广泛分布于西印度群岛,从巴哈马群岛至南端的格林纳丁斯群岛,包括波多黎各、处女群岛、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多米尼加共和国的贝阿塔岛、小安的列斯群岛的大部分岛屿(除了巴巴多斯和格林纳达,已在那里灭绝)以及博奈尔岛。在波多黎各,它不仅在主岛上出现,也在莫纳岛上发现。在小安的列斯群岛,它在北部荷兰安的列斯的SSS岛屿、巴布达、安提瓜、蒙特塞拉特、瓜德罗普、多米尼克、马提尼克、圣卢西亚、圣托马斯和圣文森特及格林纳丁斯群岛都有繁殖记录。

其他:珠眼嘲鸫在历史上曾被归类于多个属中,直到最近才被确认其与Cinclocerthia颤鸟的关系更为接近。该物种虽然不是候鸟,但在进化史上似乎有显著的基因流,至少直到最近。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珠眼嘲鸫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珠眼嘲鸫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