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脸䴓(英文名:Przevalski's Nuthatch,学名:Sitta przewalskii),是雀形目䴓科䴓属的鸟类。中等体型的雀形目鸟类,特征为白色的脸颊、黑色的顶冠和橙色的腹部,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青海、甘肃、西藏和四川地区。体长约115毫米,以昆虫为食。
外形特征:白脸䴓是一种中等偏小型的鸟类,体长约为12.5至13厘米,翅展约22.5厘米。上身呈暗灰蓝或石板色,至头顶转为深蓝黑色。脸颊、喉咙为白色带橙色调,下体则为浓郁的肉桂色,胸部两侧颜色加深为橙肉桂色。后侧肋部呈红褐色,尾下覆羽为橙红色。嘴的上喙为黑色,下喙为灰色,尖端黑色。虹膜和腿脚为深棕色。幼鸟类似成鸟,但嘴基黄色,色彩较淡。
鸣叫特征:其鸣叫包括一系列模糊而柔和的‘chip’声,重复不定;响亮而强调的哨音‘dweep’或‘wheet’,有时成对出现;略带鼻音、哀怨的‘que’声,通常重复3到5次;还有‘pee-pee-pee-pee...’或‘seet-seet-seet-seet...’的细薄音符,音高相同但在短语结尾时放缓。
生活习性:白脸䴓生活在亚高山的松树(Picea)和冷杉(Abies)森林中,也会出现在更开放的公园环境中。它们通常成对或小群体出现,有时与其他种类混合觅食。它们的海拔分布范围广泛,从近树线高度到约2250米不等。
生长繁殖:关于白脸䴓的繁殖信息较少,但可能与其近亲白颊䴓的生活习性相似。
区别辨识:白脸䴓与白颊䴓在外观上有显著差异,前者具有明显的白色脸颊和橙色腹部,而后者喉部、脸颊、胸部、侧腹和腹部为白色或奶油色。此外,白脸䴓的体型较小,喙明显较薄。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白脸䴓主要分布在中国中西部的青海东部、甘肃西部和南部、四川北部、中部和西部以及西藏东北部和东南部。在西藏东南部和云南中部的记录,其状态未知。
其他:尽管白脸䴓被认为是稀有物种,但由于被归类为白颊䴓的亚种,其种群状况评估受到其亲种的相对丰富程度的影响。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白脸䴓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