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尾䴓(英文名:White-tailed Nuthatch,学名:Sitta himalayensis),是雀形目䴓科䴓属的鸟类。分布于印度次大陆北部及东北部,主要栖息于低至中海拔的喜马拉雅山脉及周边山系,常见于尼泊尔、印度、缅甸、不丹、老挝、西藏和泰国等地。
外形特征:成年白尾䴓体长约12厘米,体重11至17克,拥有灰蓝色上体和淡橙色下体,头部至臀部呈蓝灰色,耳羽和下体颜色较淡。雄鸟额头、眼纹黑色,翼暗灰褐色,中央尾羽蓝灰色,基部白色,腹面由白色渐变为橙色,雌鸟相似但略显苍白。幼鸟与成鸟相似。
鸣叫特征:发出尖锐的‘nit’声,柔和的‘chak’或‘tschak’声,有时形成单调的颤音,快速重复单音长达1.8秒。在警戒或激动时,会发出连续的‘chik’或‘tsik’声,持续数分钟。
生活习性:居住于温带阔叶林和混交林,偏好苔藓丰富的森林,夏季和初秋常以家庭群形式活动,冬季加入混合物种群。食物包括昆虫、坚果和种子,通常在树冠上层觅食。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在3月中旬至5月初,雌鸟建巢,雄鸟辅助,巢位于树洞中,高1至15米。每窝产卵4至7枚,蛋壳白底布满红斑点。双亲共同孵化和喂养幼鸟。
区别辨识:与克什米尔䴓相比,白尾䴓体型较小,喙较短,下体橙红色,尾部中央有白色斑点。雌雄辨识差异不大。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至越南西北部,包括印度次大陆北部和东北部,繁殖区域从喜马拉雅山脚延伸至东北印度、缅甸东北部、中国西部云南、越南西北部和老挝北部。
其他:白尾䴓在不同地区分布密度各异,从常见到罕见不等,其在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可能密度最高。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白尾䴓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