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背曲嘴鹪鹩

Rufous-backed Wren Campylorhynchus capistratus

棕背曲嘴鹪鹩(英文名:Rufous-backed Wren,学名:Campylorhynchus capistratus),是雀形目鹪鹩科曲嘴鹪鹩属的鸟类。后经分类修订成为独立物种。广泛分布于中美洲,从墨西哥西南部直至哥斯达黎加西北部。

外形特征:成年棕背曲嘴鹪鹩长约17厘米,体重介于29到42克之间。其特征为黑色的冠羽和眼纹,两者间有一条白色眉纹,颈后呈赤褐色,背部为肉桂色至栗色,带有黑色和白色的条纹,尤其是在臀部更为明显。翅膀和尾巴则以黑灰相间的条纹为饰。下体白色。幼鸟上体颜色较淡,下体为浅黄色。

鸣叫特征:其鸣声在各亚种间略有差异,基本结构由旋律、纯音节构成,带有多种频率变化组合成乐句。叫声种类繁多,即便在同一亚种内部也展现出丰富的多样性。

生活习性:偏好低地和山脚地带,从海平面至哥斯达黎加的800米海拔高度,以及萨尔瓦多的1400米。栖息于干燥森林、开阔林地、灌木丛、次生林和草原,尤其偏爱太平洋沿岸的中央山脉西侧。它们积极地在低矮植被中觅食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通常以成对或家庭群的形式活动。适应了人类居住环境,偶尔会食用餐桌上的残余食物。

生长繁殖:巢呈球状,侧向开口,内部铺以种子绒毛,建于1.5至8米高的荆棘树或灌木中,特别喜爱牛角刺合欢树。有时会在黄蜂巢附近筑巢,这似乎能为其提供一定程度的天敌防护。雌鸟独自孵化三到五枚带斑点的白色或淡绿色蛋,孵化期约两周,幼鸟在相同时间内离巢。

区别辨识:与其他鹪鹩属鸟类相比,棕背曲嘴鹪鹩的特征在于其独特的黑色冠羽和眼纹、赤褐色颈后以及条纹明显的背部。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区域与非繁殖区域一致,分布于中美洲的墨西哥西南部至哥斯达黎加西北部。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棕背曲嘴鹪鹩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