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背曲嘴鹪鹩(英文名:Band-backed Wren,学名:Campylorhynchus zonatus),是雀形目鹪鹩科曲嘴鹪鹩属的鸟类。小型鸣禽,身长18-19厘米,重量约28.3-39.5克。分布于中美洲至南美洲,从墨西哥南部至厄瓜多尔北部,主要栖息于热带雨林、松树林、橡树林及红桧林边缘,活跃于低海拔至中海拔地区。成鸟具有独特的外观,背部显著的条纹,腹部橙色,胸部有明显的黑色斑点。
外形特征:成年斑背曲嘴鹪鹩头部暗灰,上体浅灰,肩背部有明显的黑白色条纹。腰臀部的条纹较为分散,橙褐色。尾覆羽波纹状,外缘浅黄棕色。飞羽沉闷,具黑白色斑点。胸部和喉部白色,有黑色圆形斑点,腹部橙色。虹膜红褐色,嘴黑色,腿肉黄色至微黄橄榄色。幼鸟有黑帽,背部红褐色,胸部无斑点,腹部淡肉桂色。
鸣叫特征:具有短促的‘zek’叫声,歌曲混合了干涩的叽喳、喷溅和咕噜声。
生活习性:斑背曲嘴鹪鹩适应多种环境,活动范围广泛,从海平面至海拔3000米。它们通常以家庭为单位组成小群体,最多可达12只。它们在森林中寻找食物,巢建于树上,高度从4米至30米不等。主要以昆虫、蜘蛛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为食。
生长繁殖:繁殖期在3月至8月,营巢于树上,高度2至30米,巢为深碗状或圆顶状,由细枝、稻草、苔藓和羽毛构成。产卵3至5枚,白色带褐色斑点。孵化期约20天,雏鸟由双亲和1至5个助手共同喂养,离巢时间为18至19天。
区别辨识:斑背曲嘴鹪鹩以其背部显著的条纹和腹部的橙色为辨识特征。幼鸟与成鸟有明显区别,尤其是头部和背部的颜色差异。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美洲至南美洲,包括墨西哥南部至厄瓜多尔北部,分布在五个不连续的区域,其中最大的区域位于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北部。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斑背曲嘴鹪鹩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