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池鹭

Indian Pond Heron Ardeola grayii

印度池鹭(英文名:Indian Pond Heron,学名:Ardeola grayii),是鹈形目鹭科池鹭属的鸟类。小体型的鹭科池鹭属鸟类,以其独特的伪装和适应性强著称。在繁殖季节拥有鲜艳的白色翅膀,与平常的橄榄棕色和褐色条纹形成鲜明对比。分布广泛,常见于印度次大陆,包括伊朗南部、巴基斯坦、印度、不丹、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是当地最熟悉的水鸟之一。

外形特征:印度池鹭体长约39-46厘米,体重230-276克,翼展可达75-90厘米。雌雄相似,腿和脚呈绿色,喙黄色带黑尖,眼黄色。繁殖季节的成鸟背部暗红棕色,头部、颈部和胸部黄色,非繁殖季节几乎无法与非繁殖的池鹭区分开来。飞行时,白色的翅膀、下体和尾巴尤为显眼。颈部长而宽的白色羽毛,背部深红栗色,与池鹭的石板色背羽形成对比。

鸣叫特征:印度池鹭通常沉默,但在受惊扰或接近巢穴时会发出高亢刺耳的叫声,包括人类般的“wa-koo”声和断续的‘kek-kek-kek’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各种淡水环境,如河流、湖泊、稻田、水库、潮间带泥滩和红树林。偏好浅水、静止或缓流的水域,也能适应高度人类化的区域,甚至在城镇中筑巢。以小型鱼类、青蛙、螃蟹、昆虫和其他小型水生生物为食,有时也会食用植物物质。日间和夜间均活动,主要在清晨和傍晚觅食。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一般在5月至9月(北印度),12月至5月(南印度和斯里兰卡)。一夫一妻制,可能形成长期伴侣关系。在树上或灌木丛中建造巢穴,巢由雄鸟收集材料,雌鸟建造。每窝产3-5枚深蓝绿色的蛋,孵化期约为24天,由双亲共同承担。雏鸟以鱼类为主食。

区别辨识:池鹭相比,印度池鹭背部颜色更深,颈部和胸部棕色更明显,缺乏肉桂色。非繁殖季节与池鹭难以区分,但可通过颈部条纹图案、上体颜色和眼纹来区分。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波斯湾至缅甸和马尔代夫,冬季向马来半岛南部迁移。在中国大陆,2014年新疆首次记录到印度池鹭

其他:在某些地区,如马尔代夫,已获得保护地位。近年来似乎在索科特拉岛(也门)定居,但尚无确切繁殖记录。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印度池鹭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