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胸绣眼鸟(英文名:Silvereye,学名:Zosterops lateralis),是雀形目绣眼鸟科绣眼鸟属的鸟类。又名: 银绣眼鸟,小型杂食性雀形目鸟类,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新西兰及西南太平洋的岛屿,如豪勋爵岛、新喀里多尼亚、卢瓦尔特群岛、瓦努阿图及斐济。其显著特征为眼周一圈明显的白色羽毛环。羽毛颜色因亚种而异,一般背部呈橄榄绿或灰色,喉部黄色或灰色,两翼和尾巴绿色,下腹部灰或淡黄色,两侧可能带有栗色。在新西兰,被毛利人称为tauhou,意味着‘新来者’。
外形特征:灰胸绣眼鸟体长11至13厘米,体重约10克,头部亮黄绿色,背部灰色或橄榄绿,翅膀和尾巴绿色,下腹灰或淡黄色,侧翼颜色从栗色到淡肉桂色不等。幼鸟缺乏成年鸟的白眼环。不同亚种在背部、喉部和侧翼的颜色上有所差异。
鸣叫特征:鸣唱清脆响亮,由一系列高音符、颤音、颤乐和滑音组成。群飞时发出‘cli-cli-cli…’的叫声,还有‘cree’、‘psee’、‘rick’等多种报警和其他叫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各种植被环境,从灌木丛到雨林乃至红树林,常见于有树覆盖的定居点。以昆虫、蚯蚓、蜘蛛、水果、浆果、花蜜为主食,也会食用人类喂养的食物。冬季会前往果园和葡萄园觅食。在城市环境中,偏好本土植物丰富的区域。
生长繁殖:繁殖期在澳大利亚为9月至1月,在新西兰和瓦努阿图为8月至2月,一年可繁殖2至3窝,有时多达5窝。筑巢于树枝分叉处,高度1至9米,通常在灌木丛中。每窝产卵2至4枚,平均3枚,孵化期10至11天,幼鸟出巢期9至13天。
区别辨识:与其他绣眼鸟区别在于眼周的白色羽毛环。亚种间在羽毛颜色上有细微差别,如背部、喉部和侧翼的颜色。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肥沃的西南部和东南部,包括塔斯曼尼亚及巴斯海峡的岛屿,以及昆士兰热带的海岸线,向北至约克角半岛。在新西兰普遍分布,但在一些离岸岛屿上较为稀少。在太平洋岛屿如豪勋爵岛、新喀里多尼亚、卢瓦尔特群岛、瓦努阿图和斐济也有记录。
其他:在西南澳大利亚,灰胸绣眼鸟是土豆蛾幼虫的重要天敌,但同时也是引入的Asparagus asparagoides种子的传播者。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灰胸绣眼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