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背苇鳽

Von Schrenck's Bittern Ixobrychus eurhythmus

紫背苇鳽(英文名:Von Schrenck's Bittern,学名:Ixobrychus eurhythmus),是鹈形目鹭科苇鳽属的鸟类。俗名: 水骆驼、秋小鹭、秋鳽,雄鸟具独特黑帽、褐色背、白颈及胸,喉部深色线延伸至胸。雌鸟较暗,背部具细白斑,喉部淡褐色条纹。分布于亚洲东部,繁殖区涵盖西伯利亚东南部、朝鲜半岛、日本和中国东部,冬季迁至马来半岛至大巽他群岛、印尼苏拉威西岛和菲律宾。

外形特征:体型小(33-42厘米),体重89-123克,翼展48-59厘米。雄鸟亮胸nut-brown色或雌鸟斑点,较暗背部,苍白翅膀,黑褐冠与颈背,深栗色脸侧,黑褐尾,淡灰羽衣,深灰飞羽带银灰尖端,奶油色喉与前颈,具垂直深赤色中线,淡红棕色上胸,余下体淡buff色,银灰色下翼。喙暗角棕色,基部绿色黄色(繁殖季节黑色),眼黄,鼻甲橄榄绿至紫粉色(繁殖时),腿和脚暗绿棕色,胫关节和足底黄色。

鸣叫特征:雄鸟在繁殖地发出低沉的‘gup, gup, gup’或‘oo oo oo’节律性鸣叫,用于领地防御和吸引配偶,夜间为主。飞行时发出低沉的‘wek’或‘squak’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开阔平原上的水边植被、水稻田、水渠和沼泽地,晨昏活动,常单个或小群。飞行缓慢,紧贴水面或芦苇上飞行,受伤时能快速奔跑,危急时用嘴自卫。主要食物为小鱼、虾、蛙和昆虫。

生长繁殖:繁殖期5-7月,单独成对在湿地或沼泽的浓密植物中筑巢,巢为浅盘状,由芦苇构成,内衬枯叶。每窝产卵3-6枚,卵白色,孵化期16-18天,双亲共同孵化,雄鸟主要负责喂养雏鸟。

区别辨识:雄鸟与黄苇鳽的区别在于体形较大,瞳孔条状;与栗苇鳽的区别在于飞行时背部呈现紫、黄、灰三色。雌鸟与雄鸟相比,背部有明显斑点。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于西伯利亚东南部、朝鲜半岛、日本和中国东部;越冬于马来半岛至大巽他群岛、印尼苏拉威西岛和菲律宾。

其他:在中国福省,紫背苇鳽是常见的繁殖鸟,但在日本、韩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较为罕见。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紫背苇鳽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