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脸雀鹛

Brown-cheeked Fulvetta Alcippe poioicephala

褐脸雀鹛(英文名:Brown-cheeked Fulvetta,学名:Alcippe poioicephala),是雀形目雀鹛科雀鹛属的鸟类。体长约16厘米的褐色雀鹛。顶冠和颈背呈灰色,具有明显的黑色长眉纹,下体呈现皮黄色。区别于灰眶雀鹛白眶雀鹛的是其脸颊呈暖褐色,没有白色的眼圈,且体型相对较大。分布于东洋界,广泛存在于东南亚和印度次大陆。

外形特征:褐脸雀鹛体长16.5厘米,体重17至23克。头部侧面灰褐色,下体明显呈淡黄褐色;没有白色的眼环。指名亚种为典型的灰褐色,头顶略带棕色,上体变为暗红褐色,翼上和尾部更显深红棕色;眼上区、耳羽、颊部和颈侧比头顶颜色稍浅;下颚、嘴角和下体非常淡黄褐色,腹部接近白色,两胁黄褐色;虹膜暗白色至灰棕色,有时为棕色;上喙黑色角质至暗灰色,下喙灰色或蓝灰色;腿色从灰棕色至肉粉色。雌雄相似。幼鸟上体、翅缘和尾部更显棕色,虹膜为板岩灰色,口裂和口腔明亮黄色,喙较淡部分为黄绿色。各地种主要在羽色色调上有所不同。

鸣叫特征:鸣唱由重复的愉悦音节组成,音调通常在结尾处上升,如“chu'uwi-uwi-uwee”,“i'chiwi-uwi-uwee”等。还有尖锐的、嗡嗡的颤音叫声,例如“wit-i-rrrr”,“witt-witt”,“witch-ititititit”。

生活习性:栖息于常绿森林、混生湿润落叶林、竹林、灌木丛,偶尔出现在花园中。海拔高度从855至2100米(半岛印度东部最高至1000米);孟加拉国山区至1000米;中国520米;东南亚主要在1200米以下,最高至1520米。通常以6至10只的小群体活动,有时多达20只以上。在中间层和灌木丛中觅食,但也会上升至树冠;通常离地面约9米。经常成为混合物种觅食群的核心。

生长繁殖:繁殖期在印度为1月至11月,孟加拉国为3月至9月,东南亚为1月至9月。巢为紧凑的深杯状,有时近似锥形,由绿苔、枯叶、草、草根、苔藓根、细枝等材料构成,内衬黑苔根、蕨根和细根,位于灌木、小树、竹子或蕨类植物中,离地面0.6至1.8米(有时高达3米)。每窝产2至3枚蛋,蛋色从白色到淡粉色,有红褐色至紫黑色的斑点、污迹和条纹,以及淡灰色至墨紫色的云状图案。双亲共同孵卵。

区别辨识:灰眶雀鹛白眶雀鹛相比,褐脸雀鹛脸颊为暖褐色,没有白色眼圈,且体型较大。各地种在羽色上有细微差别。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广泛分布于东洋界,包括印度次大陆、孟加拉国、中国南部以及东南亚诸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褐脸雀鹛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