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斑山鹪莺(英文名:Banded Prinia,学名:Prinia bairdii),是雀形目扇尾莺科山鹪莺属的鸟类。显著特征是两道白色翼纹和鲜明的横斑下体。曾经的东部种群被视作独立物种,黑脸山鹪莺。
外形特征:体长约12至13厘米,重10至16克。头部和脸部呈黑色至深棕色,与暗灰棕色背部、臀部和上翼融为一体,中等覆羽和大覆羽宽端白色,形成两道突出的白色翼纹。尾巴上方深棕色,下方灰色,末端有黑色带状斑纹和白色尖端。喉部和下体白色,带有精细的黑色横斑,腹部中央无斑纹。眼睛黄色,喙黑色,腿灰色。雌雄相似。幼鸟上体较淡,翼覆羽尖端呈肉色而非白色,下体横斑减少且模糊,有时形成棕色胸带,腹部和两胁白色。
鸣叫特征:雄鸟的鸣唱是一系列响亮的音符,从清脆的“bing bing bing…”到快速的“kli-kli-kli-kli…”,每秒4至8个音符,可重复长达30秒。雌鸟可能伴唱鼻音的“gaaa gaaa gaaa”,每秒2至3个音符,或高音的“chip”音符,有时与雄鸟的歌声同步。
生活习性:栖息于低地和山区森林,偏好树倒空隙或开阔地带,河流边的纠缠植被,次生林和咖啡种植园的森林。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包括小甲虫、苍蝇、毛虫和其他昆虫幼虫,以及小蜗牛。通常单独、成对或家庭群体活动。在密集的下层植被和纠结的藤蔓中觅食,有时与蚂蚁群有关联。
生长繁殖:繁殖期在喀麦隆为5月至8月,在加蓬为3月至2月,在东非为7月至11月,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全年。可能实行一夫一妻制,有时有巢助者。巢为椭圆形或球形,侧入口顶部有门廊,由草叶和有时加入草本叶子及苔藓构成,内部铺有草花序,位于地面0.5至1.5米高的杂草、莎草、草本植物或小灌木中,常靠近水源。每窝产2至3枚卵,通常为3枚;仅雌鸟孵化,孵化期12天;雏鸟由双亲喂养,偶尔得到助者的帮助,巢雏期时长未知。巢中的幼鸟常遭捕食者破坏(在加蓬61%的巢遭受破坏);部分巢穴被细尾攀鼠侵占。最长寿命至少9年。
区别辨识:与同属其他物种相比,横斑山鹪莺的下体横斑更为明显,白翼纹和尾下斑点特征明显。在东部山脉的黑脸山鹪莺有暗色喉部。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在非洲中南部,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全年繁殖,而在其他地区则季节性繁殖。
其他:该物种在历史系统学上被认为是异常的山鹪莺,有时被置于独立的属Herpystera。曾经的东部亚种melanops和obscura基于羽毛差异和山区栖息地被视为独立物种:黑脸山鹪莺。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横斑山鹪莺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