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山山鹪莺

Himalayan Prinia Prinia crinigera

喜山山鹪莺(英文名:Himalayan Prinia,学名:Prinia crinigera),是雀形目扇尾莺科山鹪莺属的鸟类。分布于阿富汗至印度东北部,不丹,以及中国南部。在夏季主要栖息于海拔1200米至2300米之间,冬季则下降到较低高度。该鸟种具有显著的季节性换羽和性别差异。

外形特征:体长16厘米,体重14-17克,喙强健,羽毛颜色在非繁殖季节为暗红褐色带灰调,头部和背部有黑色条纹,腹部呈淡色,胸部有暗色斑点。繁殖季节的雄鸟羽毛磨损,上体变为暗灰褐色,下体的淡色部分减少,露出广泛的黑色羽毛基部,形成侧胸斑块。雌鸟的下体大部分为白色,仅侧胸有少许斑点。喙在繁殖季节为黑色。

鸣叫特征:发出欢快而有节奏的嘶哑或粗糙的短语,连续快速重复三至四次,声音逐渐加快至小高潮,类似磨刀石上的刀片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开阔的草地山坡和山腰,常出现在散生灌木区,尤其是在小檗科植物附近。夏季海拔可达3100米,在冬季降至低至300米。以昆虫及其幼虫为食,通常单独或成对活动,穿梭于草丛中,即使性格害羞,有时也会表现出好奇。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为5月至10月,多数在雨季的5月或7月及8月筑巢。巢由两性共同建造,呈圆顶状,入口位于一侧,藏于草丛或灌木中,离地面不超过1.5米。每窝产卵3至7枚,平均4枚,由双亲轮流孵化约10至11天。雏鸟由双亲共同抚养,巢寄生者包括普通杜鹃和悲鸣杜鹃。

区别辨识:与条纹山鹪莺相似,但在重叠区域内,喜山山鹪莺的背部条纹较弱,翅膀上有更暗淡的赤褐色斑块,繁殖雄鸟脸部更暗,没有眼纹。与褐山鹪莺区别在于胸部条纹明显,磨损可揭示胸部的暗色羽毛基部。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欧亚大陆,自阿富汗至印度东北部,不丹,中国南部,包括西藏南部、西藏东南部、云南西部和云南东南部。在中国大陆,常见于西藏南部(crinigera亚种)、西藏东南部和云南西部(yunnanensis亚种)、云南东南部(bangsi亚种)。

其他:根据2019年的研究,原山鹪莺的部分亚种已被提升为独立种山鹪莺,包括catharia、parumstriata和striata亚种,保留中文名山鹪莺。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喜山山鹪莺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