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胸短翅蝗莺

Spotted Bush Warbler Locustella thoracica

斑胸短翅蝗莺(英文名:Spotted Bush Warbler,学名:Locustella thoracica),是雀形目蝗莺科蝗莺属的鸟类。下体偏淡,腹部有条纹,胸部斑点变异大,从暗色斑点到轻柔的斑点不等。繁殖于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中部的高海拔地区,冬季迁徙至较低海拔和平原地带。

外形特征:体长约12至14厘米,体重约9至13.4克。具有短而圆尾,长而棕色的下尾覆羽,白色羽尖,细长而尖的短喙。繁殖期的指名亚种头部常带赤褐色,眼眉白色,侧头灰,喉部白色,胸部有灰色底色及深色斑点,下体有明显的白色横纹。非繁殖期斑点不明显,下体可能显黄色调,下颌基部淡色。幼鸟下体模糊斑点,更黄,眼眉淡黄。亚种prevalskii颜色较浅,更赤褐色,翼尖更尖,但差异不一致。

鸣叫特征:鸣唱独特且传播远,由一系列机械点击声和嗡嗡声组成,开始于中音点击,随后是五次极高音点击和一次嗡嗡声,形成两组相同0.5秒的短语,之后短暂停顿,再重复两组,频率在4至7千赫兹之间。叫声包括尖锐的'shtak'和较轻的'chut'。

生活习性:繁殖于林线以上的桧树及杜鹃灌丛,高度可达海拔4300米,冬季迁徙至山麓地带和平原。行为隐秘,偏好密集的灌木和矮树丛,冬季栖息于芦苇床、湿地草地边缘。

生长繁殖:到达繁殖地的时间较晚,通常在5月中旬至6月初。关于非繁殖期的行为知之甚少。

区别辨识:北短翅蝗莺难以区分,但斑胸短翅蝗莺颈部和胸部灰色调更强,上体色调温暖。与四川短翅蝗莺中华短翅蝗莺相比,平均色彩更暖,下体更平滑。亚种间辨识基于颜色深浅和翼尖形状。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在某些地区,由于放牧和植被燃料的开采,繁殖栖息地可能受到威胁。

地理分布:繁殖于喜马拉雅山脉中部至中国中部,越冬至东南亚,包括印度北部、缅甸和泰国。在中国大陆,夏季在东喜马拉雅至中部山区繁殖。

其他:因隐蔽的生活习性和类似昆虫的鸣声,记录较少。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斑胸短翅蝗莺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