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嘴鹮鹳(英文名:Yellow-billed Stork,学名:Mycteria ibis),是鹳形目鹳科鹮鹳属的鸟类。大型非洲涉禽,以独特的黄色喙和亮红色面部皮肤著称。分布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广大区域,亦见于马达加斯加。体高约90至105厘米,羽毛主要为白色,尾部呈黑色并带有绿色光泽。其喙深黄色,略向下弯曲,头部和颈部后方有羽毛覆盖,而脸部和额头则被深红色皮肤包裹。繁殖季节时,色彩更为鲜艳。
外形特征:成年黄嘴鹮鹳站立时高达95至105厘米,翼展可达150至165厘米,体重介于1190至2384克之间,雄鸟体型较大。非繁殖期成鸟的羽毛和裸露部位颜色较暗淡,幼鸟整体呈灰褐色,裸露部位为暗绿色,喙色较淡。随着成长,一年左右时,羽毛变为灰白色,尾翼和翅膀的飞羽转为黑色。
鸣叫特征:通常在繁殖季节外较为沉默,但在繁殖地附近会发出类似门铰链吱吱声的叫声,伴有低沉的哼鸣和嘶哑尖叫。此外,还会进行喙击,产生空洞的声音,真正的咔嚓声仅在交配期间发生。
生活习性:黄嘴鹮鹳偏好各种湿地环境,包括沼泽、水库边缘、河流与湖泊、水坑、沙洲、稻田、泻湖、碱性湖泊和沿海泥滩,但避免大规模洪水区域。它们有时会在城镇中筑巢,特别是在乌干达靠近稻田的地区。主要在浅水区觅食,常在沙洲上栖息,也会在树上过夜。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通常随雨季而来,筑巢于树上,常与其他涉禽共栖。每窝产卵2至3枚,孵化期约为30天,幼鸟孵化后全身覆盖纯白绒毛,55天左右离巢。性成熟至少需三年,最长记录的圈养个体年龄超过19岁。
区别辨识:与白鹳相比,黄嘴鹮鹳有黄色的喙而非黑色,且缺乏红面部皮肤。繁殖期的色彩差异更为明显,如粉红色的翼上覆羽和背部,以及鲜亮的腿色。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广泛分布,包括马达加斯加。在南非部分地区为非繁殖夏季候鸟,十月至四月可见。在西非,主要在雨季出现在草原带,旱季(十月至四月)向南迁移。
其他:在文化中,黄嘴鹮鹳曾出现在多个非洲国家的邮票上。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黄嘴鹮鹳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