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蓝燕(英文名:White-bibbed Swallow,学名:Hirundo nigrita),是雀形目燕科燕属的鸟类。美丽的燕科燕属鸟类,以其独特的亮白色喉部和深蓝色光泽的羽毛著称。广泛分布于非洲,从塞拉利昂至乌干达西部,刚果民主共和国南部到安哥拉北部。
外形特征:成年白喉蓝燕长约12厘米,重15至22克。全身大部分覆盖着钢蓝色带有紫色光泽的羽毛,喉部有一块明显的白色斑块。翅膀黑色,带有紫色光泽;尾巴几乎呈方形,黑色中带蓝色光泽,内侧羽片有白色斑点(除中央一对)。下翼覆羽黑色。两性外观相似。幼鸟比成鸟颜色暗淡,更偏棕色。
鸣叫特征:鸣叫声包括柔和的高音颤音,以及飞行中的"weetch"声、"vwhit vwhit"声和轻柔的"whit"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雨林中的河流和溪流旁,也可见于红树林、港口、陆地突出部分和泻湖。全年留居,可能有局部迁徙。主要以双翅目昆虫,尤其是马蝇(Tabanidae),以及甲虫(Coleoptera)、蜻蜓目、白蚁(Isoptera)和膜翅目昆虫为食。通常成对或小群觅食,偶尔形成超过40只的大群。飞行快速,频繁地翻滚,偶尔滑翔。
生长繁殖:主要在旱季繁殖,当河流水位较低时,如塞拉利昂的3月,利比里亚的10月至3月,加纳的1月和6月,尼日利亚的1月至2月和8月,喀麦隆的1月至2月和6月,加蓬的1月至3月和6月至8月,刚果民主共和国的1月至2月、7月和12月,以及安哥拉的3月至4月和8月,有时会连续繁殖两次。巢由双方共同建造,大约需3周时间,是一个开放的杯状巢,由泥球构成,内衬树皮、草和羽毛,通常建在离水面1至3米(有时仅10厘米)的地方,距离河岸超过5米,位置可能在岩石、倒下的树木、悬垂的树枝或悬崖上,也会利用人造地点如桥、码头、翻转的独木舟或靠近水源的房屋屋顶。每窝产2至3枚蛋,偶尔4枚;孵化由雌鸟负责,持续15天以上;幼鸟由双方喂养,约在17至18天后离巢,家庭成员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在一起。
区别辨识:白喉蓝燕的辨识要点在于其独特的深蓝色带有紫色光泽的羽毛和白色的喉部斑块。与同属其他物种相比,其尾部近乎方形,内侧羽片的白色斑点也是识别特征之一。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在当地常见,记录的密度为每公里河流1至2个巢。最近在乌干达Semliki河一侧有记录,但是否在那里繁殖尚不清楚。偶尔利用人造巢址,如桥梁,这一习惯可能正在增加。
地理分布:分布于非洲的塞拉利昂至乌干达西部,刚果民主共和国南部和安哥拉北部。
其他:白喉蓝燕对入侵者表现出攻击性,成对的鸟儿会守护在巢址周围有限的区域内。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白喉蓝燕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