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岛原燕(英文名:Mascarene Martin,学名:Phedina borbonica),是雀形目燕科原燕属的鸟类。小型燕科鸟类,广泛分布在马达加斯加及马斯克林群岛。具有灰褐色上体和灰白至白色的下体,其下体有明显的黑色条纹。马岛原燕在繁殖季节于岩石裂缝、建筑物或洞穴中筑巢,主要以飞行中的昆虫为食。其分布范围包括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和留尼汪岛。
外形特征:马岛原燕体长约15厘米,翼展平均117毫米,体重约23.9克。上体呈深褐色带淡色条纹,下体灰褐色至白色,喉咙和下腹部尤为明显,全身密布黑色条纹。尾巴略呈叉状,长度约54.6毫米,尾下覆羽棕色,边缘白色。翅膀黑褐色,喙和腿黑色。眼睛深褐色,喙长平均11.3毫米。雄雌相似,幼鸟胸部条纹较模糊,翼羽末端有白色尖端。Madagascan亚种比指名亚种颜色更浅,喙更大,胸部条纹更密集,下腹部和尾下覆羽有细线纹。
鸣叫特征:马岛原燕的鸣唱为颤音的“siri-liri siri-liri”,通常在飞行或栖息时发出;另有联系叫声“chip”,以及繁殖和争斗时的叫声。
生活习性:马岛原燕广泛适应各种栖息地,包括开放和半开放地带,如水库、森林、灌木丛、草地、稻田,海拔从海平面到2400米。它们在毛里求斯和留尼汪岛主要活动于200至500米之间,而在马达加斯加则遍及整个岛屿。冬季时,马达加斯加亚种会迁移到非洲大陆较低海拔地区。
生长繁殖:繁殖期在马达加斯加为8月至11月,在毛里求斯和留尼汪岛为9月至12月。成群结队繁殖,每群约3至20对。巢由树枝和其他植物材料制成,内衬柔软物质和羽毛,筑于岩石裂缝、草丛、屋顶、建筑物、地下通道或洞穴中。每窝产卵2枚(马达加斯加和毛里求斯),或2至3枚(留尼汪岛)。孵化期和育雏时间未知,但雏鸟孵化时裸身盲眼,由雌鸟独自孵化,双亲共同喂养。
区别辨识:马岛原燕比普通燕体型大,下体有条纹,飞行更为有力。与条纹燕的区别在于背部和头部为褐色而非蓝橙色。Madagascan亚种与指名亚种相比,颜色更浅,尾下覆羽白色,胸部条纹更明显。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于马达加斯加和马斯克林群岛(毛里求斯、留尼汪岛),非繁殖季节迁徙至东非。在非洲东部、莫桑比克、赞比亚、马拉维、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大陆有零星记录,偶尔大量出现在莫桑比克和马拉维。
其他:马岛原燕在遭遇热带气旋时可能遭受重大损失,但总体而言,种群数量稳定。在毛里求斯受到法律保护,但在马达加斯加和非洲大陆国家仅有一般鸟类保护立法。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马岛原燕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