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冠黄鹎(英文名:Black-crested Bulbul,学名:Rubigula flaviventris),是雀形目鹎科 Rubigula 属的鸟类。其特征为头部全黑,具翘曲的黑色羽冠,体羽呈现绿黄色调,分布于印度北部至东南亚一带森林区域。
外形特征:成年黑冠黄鹎长约19厘米,重30至34克(雄鸟),28至31克(雌鸟)。拥有显眼的翘曲羽冠,尾部长而方。头全黑,具中冠簇长羽形成翘曲羽冠。上体呈暗金色橄榄绿,背部和臀部颜色较亮;翅膀和尾部褐色,边缘金绿色;腹部鲜黄,胸部和两胁橄榄色掺杂(部分个体下体带橙色)。眼睛奶油白色或淡黄色,喙、腿黑色或深灰色。雄雌相似。幼鸟整体较淡,头部烟灰色,无明显羽冠,下巴黑色,喉部与上体同色,虹膜灰白色。
鸣叫特征:鸣唱短暂、流畅而悦耳,音节清晰,音调逐渐加强并上扬,如“whik-whik, whirru weet!”或“chu-chi-chu-chi-wit”。
生活习性:偏好开阔森林,如混合落叶林、废弃的空地、高树篱、果园、居民区边缘、花园等地。很少进入密林,仅在树冠顶部活动。海拔分布自海岸平原至约1500米,偶尔可达2565米。以果实为主食,辅以少量昆虫。通常单独或成对出现,偶尔组成小家庭群,活动于灌木丛或树木间。较少降落地面。
生长繁殖:繁殖季为3月至9月(主要集中在5月至6月)在印度,3月至4月在缅甸,1月至8月在马来半岛。巢小巧精致,由枯叶、树皮碎片、弹性枝条构成,加固并以蜘蛛网黏合,内衬草茎、细枝和蕨根纤维。巢置于低矮灌木,高度1至2米,或攀缘植物、小至中等树木如柑橘或芒果树上,有时高达9米。每窝产2至4枚蛋,常见为3枚。
区别辨识:与同属物种相比,黑冠黄鹎的头部全黑,具翘曲羽冠,上体颜色较为独特,腹部鲜黄。各亚种在羽色色调上有所差异。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印度北部、东北部至东南亚一带,包括尼泊尔、泰国、马来西亚、老挝南部、中国南部部分地区。在新加坡有引进种群。
其他:过去在缅甸仰光附近普遍,但20世纪初因城市化消失。对森林砍伐有一定适应性,不易灭绝。东南亚地区面临笼鸟贸易威胁,但物种表现出一定的韧性。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黑冠黄鹎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黑冠黄鹎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