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斑百灵(英文名:Bimaculated Lark,学名:Melanocorypha bimaculata),是雀形目百灵科百灵属的鸟类。体型较大、粗壮而尾短的地面栖息鸣禽。分布于土耳其中西部至哈萨克斯坦南部、吉尔吉斯斯坦、伊朗东北部和阿富汗北部,以及以色列北部、黎巴嫩、叙利亚西部和伊拉克北部。其显著特征为两个黑色斑点位于胸部两侧。
外形特征:双斑百灵体长17-18厘米,重47-62克,拥有深基底厚重的喙,较长的翅膀和短尾。上体为灰褐色或带锈色的灰褐色,有深黑色条纹;翅膀和尾巴为暗灰色,翼覆羽和三级飞羽有淡黄色尖端和边缘,尾羽有宽白尖(除中央一对)。下体白色或淡黄色,胸侧略带黄色,有精细的暗色条纹,颈部两侧和上胸部有明显的黑色斑块。幼鸟具有更明显的白色边缘和暗色亚边缘带,斑点可能不明显。
鸣叫特征:鸣唱为长时间快速的啾啾声,类似但比草原百灵的鸣唱更简单、单调、粗糙和刺耳,包含较少模仿。叫声多为粗糙、滚动且拉长的,类似于草原百灵,但通常更深沉和喉音更重。
生活习性:栖息于石质半沙漠和较高海拔的耕地,以种子和昆虫为食,后者尤其在繁殖季节。群居性冬季更为明显。迁徙性物种,冬季迁至东北非和阿拉伯半岛东部直至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
生长繁殖:雄鸟求偶时在空中鸣唱或在高空拍动翅膀。巢建于土坎、草丛根部地面,巢呈浅杯形,由杂草构成,置于地面稍凹处或草丛间,上面有垂草遮掩。繁殖期在5-6月,产卵3-4枚,卵白色或近黄色,表面光滑并带有褐色细斑。两性轮流孵化约11-12天,雏鸟孵化后赤身裸体,仅部分长有绒羽,7天后睁眼。幼鸟在8天后离巢,14或15天后能飞行。
区别辨识:与草原百灵相比,双斑百灵头部图案对比更鲜明,尾巴较短,飞行时翅膀更短且更三角形,没有白色的翼后缘,尾部白色尖端更突出但没有白色外侧尾羽,下翼颜色更浅。雌雄相似,雌鸟平均较小。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区位于欧亚,从土耳其中西部至哈萨克斯坦南部、吉尔吉斯斯坦、伊朗东北部和阿富汗北部,以及以色列北部、黎巴嫩、叙利亚西部和伊拉克北部。非繁殖区在印度北部和非洲东北部。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双斑百灵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